久曾胜迹纪春明,叠嶂嶙峋信莫京。
刚喜应时沾快雪,便教佳景入新晴。
寒村烟动依林袅,古寺钟清隔院鸣。
新傍香山搆精舍,好收积玉煮三清。
久曾胜迹纪春明,叠嶂嶙峋信莫京。
刚喜应时沾快雪,便教佳景入新晴。
寒村烟动依林袅,古寺钟清隔院鸣。
新傍香山搆精舍,好收积玉煮三清。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晴雪的壮丽景象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换之美。
首联“久曾胜迹纪春明,叠嶂嶙峋信莫京”开篇即点出地点为西山,通过“胜迹”、“春明”、“叠嶂”、“嶙峋”等词,勾勒出西山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四季更替中的春光明媚。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历史人文的积淀,让人感受到西山作为名胜古迹的独特魅力。
颔联“刚喜应时沾快雪,便教佳景入新晴”转而描写雪后初晴的景象。诗人以“快雪”形容雪之轻盈,以“新晴”描绘雪后阳光的明媚,通过“刚喜”二字表达了对这场及时雪的喜爱之情。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个人情感融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颈联“寒村烟动依林袅,古寺钟清隔院鸣”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通过“寒村”、“烟动”、“林袅”、“古寺”、“钟清”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风光。尤其是“烟动”与“林袅”的动态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仿佛能听到远处古寺钟声悠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新傍香山搆精舍,好收积玉煮三清”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理想居所的向往。通过“新傍香山”、“精舍”、“积玉”、“煮三清”等词语,既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亲近,又暗示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里的“积玉”可能象征着积累的知识或财富,“煮三清”则可能是对某种精神修炼或哲学思考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山晴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宁静,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个人理想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客枕何时稳,匆匆又束装。
快晴生马影,新暖坼花房。
沮水春流绿,嶓山晓色苍。
阿瞒狼狈地,千古有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