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未萧条,霜华夜半凋。
草枯山露石,溪涨水平桥。
白雁排空唳,青帘隔岸飘。
依然摩诘画,谁拟辋川描。
秋景未萧条,霜华夜半凋。
草枯山露石,溪涨水平桥。
白雁排空唳,青帘隔岸飘。
依然摩诘画,谁拟辋川描。
这首清代诗人峒山的《秋眺》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色。首句“秋景未萧条”展现了秋天虽然已至,但并未显得凄凉,透露出一种宁静而不失生机的气息。接着,“霜华夜半凋”点明了季节转换,霜降已至,夜晚的寒气使花草凋零。
“草枯山露石”进一步描绘了秋意的浓厚,草木枯黄,山石裸露,显露出自然的粗犷与质感。而“溪涨水平桥”则描绘了溪水因雨后上涨,水面平滑如镜,连带着倒映着桥梁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白雁排空唳”以白雁翱翔天际的叫声,增添了秋日的寂寥与辽阔,同时暗示着季节的变换和迁徙的规律。最后两句“依然摩诘画,谁拟辋川描”将眼前景色与唐代大画家王维(字摩诘)的山水画风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秋景的赞赏,认为它如同王维笔下的辋川画卷一般优美,令人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季的静美与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高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