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圣贤孰与閒,颖阳刚好对商颜。
看来彭泽都无累,归去柴桑便不难。
踏里娇儿方偃蹇,登高羸马怯间关。
思君坐歇江亭雨,何处苍烟鸟欲还。
千古圣贤孰与閒,颖阳刚好对商颜。
看来彭泽都无累,归去柴桑便不难。
踏里娇儿方偃蹇,登高羸马怯间关。
思君坐歇江亭雨,何处苍烟鸟欲还。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陈献章所作的次韵诗,题目为《次韵吴献臣明府(其二)》。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联想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首句“千古圣贤孰与閒”,以问句开篇,暗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圣贤生活的羡慕。接下来,“颖阳刚好对商颜”借用了古代隐士颖阳子和商山四皓的典故,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看来彭泽都无累,归去柴桑便不难”两句,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示如果能像他那样辞官归隐,即使回到简朴的柴桑也不会感到困扰。“踏里娇儿方偃蹇,登高羸马怯间关”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宁静与艰辛,娇儿的顽皮和瘦弱的马匹都显得亲切而真实。
最后两句“思君坐歇江亭雨,何处苍烟鸟欲还”,诗人想象自己在江亭中静坐,聆听雨声,遥望远方,心中思念着友人,不知友人此刻身在何方,只有那归巢的鸟儿似乎也带着他的思绪归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每度芙蓉岭,愁眉惨不开。
有命终须过,无灾不再来。
芳景无多,又还是、乱红飞坠。
空怅望、昭亭深处,家山桃李。
柳眼花心都脱换,蜂须蝶翅难沾缀。
谩相携、一笑竞良辰,春醪美。金兽爇,香风细。
金凤拍,歌云腻。尽秦箫燕管,但逢场尔。
只恐思乡情味恶,怎禁寒食清明里。
问此翁、不止四宜休,翁归未。
露驿星程,又还控、西风征辔。
原自有、孔璋书檄,元龙豪气。
蜀道尚惊鼙鼓后,神州正在干戈里。
佐元戎,一柱稳擎天,襄之水。功名事,山林计。
人易老,时难值。看新丝一发,甚吾衰矣。
转首从游十五载,关心契阔三千里。
便秋空、边雁落江南,书来未。
扇荷偷换羽葆。院宇人声窈。
独步亭皋下,阑干并、栖幽鸟。新雨抽嫩草。檐花闹。
一片萍铺沼。燕雏小。书空底事,那堪手版持倒。
今来古往,几见北邙人晓。乡号无何但日到。休觉。
陶然身世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