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借虚翁涌金门城望五诗韵以写幽居之兴·其二》
《借虚翁涌金门城望五诗韵以写幽居之兴·其二》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半生迹未历江湖,辟地东郊旋剪芜。

结屋池边尘自少,莳梅窗外俗全无。

偶来啜茗谢良友,不肯趋时愧腐儒。

却笑一寒难措手,欲裨短褐拆天吴。

(0)
翻译
半生未曾涉足江湖,刚在东郊开辟新居除去杂草。
在池塘边建屋,尘埃自然稀少,窗外种梅,远离世俗喧嚣。
偶尔来访的朋友品茶,我感激他们的友情,不愿随波逐流,深感自己如同腐儒般惭愧。
面对贫困,我只能苦笑,想要修补破旧衣物,却无从下手,只能拆开天吴的珍贵布料以解燃眉之急。
注释
半生:一生中的一半。
江湖:指社会或世事。
辟地:开辟新的土地。
旋剪芜:迅速清除杂草。
结屋:建造房屋。
尘自少:尘埃很少,形容环境清净。
莳梅:种植梅花。
俗全无:完全没有世俗的气息。
啜茗:品茶。
谢良友:感谢好友。
趋时:迎合时势。
愧腐儒:感到羞愧,自比为腐儒。
一寒:贫困。
措手:应对。
短褐:粗布衣。
天吴: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比喻珍贵的布料。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人在自然界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场景。"半生迹未历江湖"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脱,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方式。"辟地东郊旋剪芜"则是具体描绘其在自然中开荒种植的景象,其中"旋剪芜"给人以诗人亲手耕作、自食其力的印象,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自给自足的态度。

"结屋池边尘自少"意味着诗人选择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定居,这里的环境清幽,几乎没有世俗之人的足迹。"莳梅窗外俗全无"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隔绝与宁静的生活状态,其中"莳梅"可能指的是梅花或其他野生植物,它们在窗外自由生长,没有人为的打扰,象征着一种纯净无瑕的自然景致。

"偶来啜茗谢良友"显示了诗人虽然隐居,但仍旧保持着与世间朋友的联系。"不肯趋时愧腐儒"则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功名利禄,坚守自己理想和信念的态度。

最后两句"却笑一寒难措手,欲裨短褐拆天吴"中,"一寒"可能指的是初冬或微冷的天气,而"难措手"则表达了诗人面对严寒天气时的无奈与幽默。"欲裨短褐拆天吴"则是说诗人想要穿上短衣,去体验大自然,如同古代隐者拆屋以避世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个人理想与信念的坚守。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次临封八景韵四首·其四景星夜月

古寺当年号景星,今馀桂影满山明。

四天霁色万缘寂,一片寒光千里清。

宝树高连东岭出,云华深罩锦涛平。

布金长者名还在,不灭馀辉倚赤城。

(0)

端州归兴二首·其二

岩前初试薄春衣,未遍登临兴已违。

独爱石头能具眼,故迟双桨待邀归。

(0)

醉题斋壁二首·其二

庄生任呼牛马,介子不辨龙蛇。

眼底乾坤悬行,身边花酒为家。

(0)

醮夜同耑孙遨游邂逅何生索锦缠头辄解赠之同耑孙各赋一曲

头上销魂是锦缠,半余青鬓两行偏。

观梅自爱香风薄,拭粉那缘玉汗鲜。

醉里月倾三弄笛,秋馀寒浸一枝莲。

相思海国堪同载,徐福何须更觅仙。

(0)

贻赠吕姬二首·其一

笔研非粉黛,香气冷无情。

鹤唳若为侣,仙家谁似卿。

翠眉春夜瘦,银烛夜花明。

相望然兰柱,油车引蝶轻。

(0)

赋得蕉雨

石床蕉叶下,听雨日科头。

□□才宜梦,频添亦似秋。

烟生微逗态,红堕不关愁。

谁道春居厌,泥人闷听鸠。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