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寐金兰二十年,举头惊戴两重天。
入林不断随车雨,看竹频移掉雪船。
喜有烟霞同啸傲,不须鸡黍更留连。
知公剩有缁衣好,拜手长歌杕杜篇。
寤寐金兰二十年,举头惊戴两重天。
入林不断随车雨,看竹频移掉雪船。
喜有烟霞同啸傲,不须鸡黍更留连。
知公剩有缁衣好,拜手长歌杕杜篇。
这首诗描绘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首联“寤寐金兰二十年,举头惊戴两重天”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长久友谊的珍贵,仿佛二十年的时光恍如隔世,再次相见时,如同从两个不同的世界归来,令人惊喜。颔联“入林不断随车雨,看竹频移掉雪船”运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在雨中漫步林间的景象,以及竹影摇曳,仿佛是雪船在水面轻轻滑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
颈联“喜有烟霞同啸傲,不须鸡黍更留连”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自然美景的喜悦,无需繁复的宴席,简朴的相聚也足以让人心满意足。尾联“知公剩有缁衣好,拜手长歌杕杜篇”则透露出对友人品格的赞赏,希望他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就像《杕杜》篇所歌颂的那样,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敬意和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友情的真挚与自然美的和谐,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好诗。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魏晋·陶渊明】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https://shici.929r.com/shici/KFR9NnT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