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北渡气悲凉,令节空逢旅思长。
岂有茱萸对风雨,秪愁豺虎偪封疆。
苔华扑地千层白,杨柳连天数叶黄。
却忆香山好诗句,一年年倍惜重阳。
黄河北渡气悲凉,令节空逢旅思长。
岂有茱萸对风雨,秪愁豺虎偪封疆。
苔华扑地千层白,杨柳连天数叶黄。
却忆香山好诗句,一年年倍惜重阳。
这首《重阳》由明代诗人沈守正所作,描绘了重阳节在异乡渡过时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黄河北渡气悲凉”,以黄河为背景,渲染出一种离别与哀愁的氛围,北渡象征着远离家乡,这种情境下,即使是佳节也难以带来欢愉,反而增添了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令节空逢旅思长”进一步点明了节日与旅行的矛盾,即使是在传统佳节,诗人也难以摆脱对故乡的思念。
“岂有茱萸对风雨,秪愁豺虎偪封疆”两句,通过茱萸这一传统重阳节习俗的缺失,以及对边疆安全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茱萸本是重阳节佩戴的植物,象征着驱邪避凶,但在异乡,不仅茱萸无法佩戴,还担心边疆的安全,这种对比更显出诗人的忧虑和无奈。
“苔华扑地千层白,杨柳连天数叶黄”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苔花铺满地面,一片洁白,杨柳叶子渐黄,随风飘荡。这样的自然景色虽美,却也映衬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落寞,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最后,“却忆香山好诗句,一年年倍惜重阳”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重阳节的加倍珍惜。香山,这里可能是指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佳节思亲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