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九龄的作品,名为《荆州作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于能与贤良之人相遇的珍贵和困难,以及对那些平步青云的人的质疑。同时,也反映出了对英明领袖不常出现的感慨,以及个人才华无法得到充分展现的无奈。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这些句子描述了作者对于得遇恩泽的珍惜,以及对那些滥竽充数之人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然能力不足,但仍旧努力不懈怠的心声。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才华未被发现的悲哀,以及对个人报效之心的坚持。在描述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后,诗人表现出了对于未来命运的不安和担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张九龄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创作出了这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