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泰金钱赎帝子,江南好佛生欢喜。
云光说法天雨花,缤纷四面飞红紫。
吁嗟雨花不雨粟,空使台城鬼夜哭。
登台不见讲经人,西风吹澹秋山绿。
同泰金钱赎帝子,江南好佛生欢喜。
云光说法天雨花,缤纷四面飞红紫。
吁嗟雨花不雨粟,空使台城鬼夜哭。
登台不见讲经人,西风吹澹秋山绿。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江汝式的《雨花台》,描绘了在雨花台发生的事件。首句“同泰金钱赎帝子”暗示了一段历史背景,可能是指明朝末年南明小朝廷用金钱赎回被俘虏的皇子的故事。接下来的“江南好佛生欢喜”则转而描述了佛教徒在和平宁静的江南地区对佛法的虔诚和喜悦。
“云光说法天雨花”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佛祖讲经时如云彩般的智慧光芒普照,仿佛天空降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象征佛法的深入人心。然而,“吁嗟雨花不雨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未能带来实际救世济民的感慨,暗指社会现实中的贫瘠与苦难。
最后两句“登台不见讲经人,西风吹澹秋山绿”以景结情,诗人独自登上雨花台,却已不见讲经的僧侣,只有西风轻拂,秋山染上翠绿,寓示着佛法虽在,但人事已非,流露出一种历史沧桑感和物是人非的哀愁。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雨花台的历史典故,抒发对世事变迁、佛法无边的深沉思考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