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还因地,墙阴久尚残。
影添斜月白,光借夕阳寒。
皎洁开帘近,清荧步履看。
状花飞著树,如玉不成盘。
冰薄方宁及,霜浓比亦难。
谁怜高卧处,岁暮叹袁安。
积雪还因地,墙阴久尚残。
影添斜月白,光借夕阳寒。
皎洁开帘近,清荧步履看。
状花飞著树,如玉不成盘。
冰薄方宁及,霜浓比亦难。
谁怜高卧处,岁暮叹袁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积雪的静谧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孤独高卧生活的自在与超脱之情。
"积雪还因地,墙阴久尚残。"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冬日的氛围,积雪未融,墙阴处依然剩余着雪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情景。
"影添斜月白,光借夕阳寒。" 斜月映照在雪地上的影子,使得雪地更加显得洁白无瑕,而夕阳的余晖透过积雪,也添了一份寒意,这里通过对比色彩与温度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皎洁开帘近,清荧步履看。" 诗人细致地观察到窗帘间透出的光线,以及在积雪上留下的脚印,这些细节不仅映照出诗人的仔细观察,也凸显了自然之美。
"状花飞著树,如玉不成盘。" 这里描述的可能是雪花,它们如同玉石一般洁白,但却没有形成完整的形态,飘零在空中或落在枝头,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透露出一种生灵难以掌控命运的感慨。
"冰薄方宁及,霜浓比亦难。" 这两句则是对冬日气候的进一步刻画,积雪虽然已经融化,但寒风依旧刺骨,这种对温度变化的细腻描绘,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严寒。
"谁怜高卧处,岁暮叹袁安。" 最后两句转而向内,诗人在这种孤寂之中却感到一份超然,似乎对世俗纷扰有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岁末时分的感慨也显得格外深长。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内心世界。
驱车陟高丘,郤望大梁圻。
驰道入双阙,勾陈连太微。
夷门壮下属,清洛相因依。
美哉吾党士,皋禼良可希。
刀圭云母具晨餐,门对三层步斗坛。
夜考鹤经分七九,晓占岁气辨{左黄右令}丹。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蒲萄裀暖蕙薰微,红日窥轩睡觉时。
人倦披衣双燕出,青丝披罥木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