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都无斧凿瘢。饱参佳处却成颦。
恰如春入浣花村。
笔墨今宵光有艳,管弦从此悄无言。
主人席次两眉轩。
妙手都无斧凿瘢。饱参佳处却成颦。
恰如春入浣花村。
笔墨今宵光有艳,管弦从此悄无言。
主人席次两眉轩。
这首词以"妙手"开篇,赞美了作者或他人技艺高超,作品浑然天成,没有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如同自然之美。接着,通过"饱参佳处却成颦",暗示了在欣赏过众多美景后,内心深处的感受反而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或思索,仿佛春天的美景并不能完全驱散内心的某种忧虑。
"恰如春入浣花村"一句,将这种情感与春天和乡村的宁静景色相结合,浣花村可能象征着田园诗意的生活,但词人的心境并未完全沉浸其中,而是保持着一份清醒和微妙的矛盾。
下片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氛围,"笔墨今宵光有艳",赞美了今晚的创作或艺术表演虽然光彩夺目,但"管弦从此悄无言",意味着尽管乐声动人,却因词人心事重重而显得静寂无声。最后,"主人席次两眉轩"则通过主人的表情,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感情,可能是对眼前景象的赞赏,也可能是对词人内心世界的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既有艺术美感又蕴含深沉情感的画面,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常见的豪放与婉约并存的特点。
华屏山头月初上,喜子能来共村醠。
河西桥外雪片飞,愁子冲寒匹马归。
忆昨丰干初见子,向我喃喃情不已。
欲扶风雅回波澜,不为区区念桑梓。
君不见丰溪村中十万家,朱门粱肉纷如麻。
吴生闭门守四壁,百城万卷徒相誇。
囊空不肯留一钱,好客时时沽十千。
腰间湛卢脱手赠,匣里自保朱丝弦。
我今别子行复东,扁舟直下随飞鸿。
新安江清钓台矗,此时念子心忡忡。
吁嗟乎吾侪意气岂轻掷,一腔虽丹双眼白。
君看世路皆悠悠,别后头颅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