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烬复燃,腾腾送冬夜。
室空絮不温,况有无衣者。
严风刷城头,华灯照车下。
贵人犯宵出,欢宴逮仆马。
道旁褴缕子,持剂不救饿。
国帑内空虚,市易困刀货。
欺人盗贼行,窃国富者哿。
人各不相恤,责亦在尔我。
炉火烬复燃,腾腾送冬夜。
室空絮不温,况有无衣者。
严风刷城头,华灯照车下。
贵人犯宵出,欢宴逮仆马。
道旁褴缕子,持剂不救饿。
国帑内空虚,市易困刀货。
欺人盗贼行,窃国富者哿。
人各不相恤,责亦在尔我。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寒苦与社会不公的景象。首句“炉火烬复燃,腾腾送冬夜”以炉火的微弱余烬象征着贫寒人家仅有的温暖。接下来,“室空絮不温,况有无衣者”强调了室内的寒冷和底层人民的衣食无着。诗人通过“严风刷城头,华灯照车下”对比,揭示了权贵阶层的奢华出行与百姓生活的艰辛。
“贵人犯宵出,欢宴逮仆马”直接点出权贵在深夜出行,享受宴乐,而“道旁褴缕子,持剂不救饿”则描绘了路边衣衫褴褛的人们忍饥挨饿,即使有药也无法自救。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国家财政困难,“国帑内空虚,市易困刀货”,货币贬值,民生艰难。
最后两句“欺人盗贼行,窃国富者哿”揭示了社会道德沦丧,盗贼横行,而掠夺国家财富的人却逍遥法外。结尾“人各不相恤,责亦在尔我”表达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缺乏同情与互助的批判,认为每个人都应反思自己的责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清朝末年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道德败坏,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宁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归俱被收。
牧羊酤酪俟伏腊,灌园舂税何所求。
夫人轻轩儿戏綵,天下乐,复有否。
九卿司马安,通人和长舆。
巧宦信有之,用拙宁非诬。
我思陶徵君,养素傲樊圃。
黄菊绕柴桑,清风满窗户。
六丁不下驱天骄,宫车碾雪夜渡辽。
白头乌啄大家屋,衣锦王孙路傍哭。
一马化龙浮渡江,临安王气于斯卜。
烽火江淮草木残,中原血战腥风寒。
挥戈谁洗靖康耻,屈指英雄岳与韩。
区区子英奚为者,片纸赝书背人写。
风波万里坏长城,三字翻称廷尉平。
北人歌舞南人泣,贺兰铁骑仍纵横。
两宫魄冷冰天月,配飨反旌谗谄骨。
麒麟墓道枕苍烟,御墨淋漓洒碑碣。
墓门高揭对晴湖,松栝深深叫训狐。
金陵城外苍茫处,丑缪堂封千载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