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古城隅,中流极凝睇。
击楫时奋昂,十已六七际。
风伯何飘摇,阴云极排翳。
白日将无光,飞沙触人眦。
浊浪抛几寻,船欹柁难捩。
吁嗟湘君祠,咫尺不可济。
重华去已远,即此亦云契。
悠悠百世心,瞻望增泗涕。
事变难预防,对面成乖戾。
风乎无太劳,天道终开霁。
泛泛古城隅,中流极凝睇。
击楫时奋昂,十已六七际。
风伯何飘摇,阴云极排翳。
白日将无光,飞沙触人眦。
浊浪抛几寻,船欹柁难捩。
吁嗟湘君祠,咫尺不可济。
重华去已远,即此亦云契。
悠悠百世心,瞻望增泗涕。
事变难预防,对面成乖戾。
风乎无太劳,天道终开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君山时遭遇大风的场景,展现了自然力量的雄伟与不可预测性,以及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无奈。
首句“泛泛古城隅,中流极凝睇”描绘了诗人乘舟于古城边缘的河流上,目光凝视着前方,预示着即将面临的挑战。接着“击楫时奋昂,十已六七际”描述了诗人奋力划桨,试图对抗风浪的情景,但似乎已经处于不利的境地。
“风伯何飘摇,阴云极排翳”形象地描绘了风的狂暴和乌云密布的天空,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大风。接下来的“白日将无光,飞沙触人眦”则进一步强调了风力之强,连白昼都变得昏暗,飞沙直扑人眼,让人感到极度不适。
“浊浪抛几寻,船欹柁难捩”生动地描绘了风浪之大,使得波涛汹涌,船只摇晃,舵手难以控制方向。这一系列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身能力的质疑。
“吁嗟湘君祠,咫尺不可济”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逾越的障碍时的无奈和叹息,湘君祠象征着希望和信仰,但在大风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接下来的“重华去已远,即此亦云契”则通过历史人物重华(即唐尧)的典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即使在困难面前,也应保持内心的坚定。
“悠悠百世心,瞻望增泗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的敬仰和对未来的忧虑,泪水不仅是因为眼前的困境,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事变难预防,对面成乖戾。风乎无太劳,天道终开霁”总结了人生的不确定性,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应过于劳累,相信最终会有转机和光明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的内心挣扎和对未来的期待。
守国知以兵,何如守以民。
无民孰与国,恃官终难存。
吾民弱至此,久散不能群。
救亡事虽急,翻欲治本原。
扬汤以止沸,岂如去其薪。
满蒙苟相合,不下千万人。
部落得渐强,地利谁能分?
交通实上策,速决胡逡巡?
锡公持此谋,程公为我言。
我许为一行,暂为诸侯宾。
悲歌极慷慨,老去弥苦辛。
海天在我东,胡为伏暗室?
容忍久不决,奇境真自失。
庸流那辨此,此秘待余发。
君看五尺地,概若收溟渤。
閒来一据案,意气与天逸。
滔天自横流,而我方抱膝。
窗閒独偃蹇,万象绕诗笔。
竖儒奋清狂,作事众尤憟。
前身疑幼安,遁世送日月。
湿云重难起,雨气夜不小。
河堤决屋顶,汹汹遂至晓。
新凉睡味美,惊觉讶非早。
披衣趣具食,杂进殊草草。
出门沟浍溢,未敢怯途潦。
因思宵来势,疑恐小楼倒。
楼前甫拆屋,东北豁可瞭。
斜风时潇潇,远树淡袅袅。
低头或终日,书史粗省了。
近来罢午餐,薄粥润吻燥。
朝夕出无车,纵步自轻矫。
他人笑吾吝,彼浅恶知道。
壮夫事事可,妙赏恃怀抱。
使吾行负担,亦足营一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