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犹烦暑,中宵想玉潭。
稍辞花以北,深就竹之南。
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
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入夜犹烦暑,中宵想玉潭。
稍辞花以北,深就竹之南。
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
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
这首《夜热》由明代诗人沈明臣所作,描绘了夏夜的炎热与清凉之感,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
首句“入夜犹烦暑”,开篇即点明夏日夜晚的炎热并未因夜幕降临而消减,反而在某些人看来,夜晚的热气似乎更加令人烦躁不安。接着,“中宵想玉潭”一句,通过想象中的清凉之地——玉潭,来反衬现实中的酷热,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渴望和向往。
“稍辞花以北,深就竹之南”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从花丛向北到竹林之南的变化,暗示了从喧嚣到宁静、从热浪到凉风的转变过程。花北竹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换,也寓意着心灵从纷扰到宁静的过渡。
“星聚天殊窄,江蒸水欲酣”则进一步描绘了夜空与江面的景象。繁星密布,仿佛天空被压缩得异常狭窄;江水蒸腾,似乎要将四周的空气都浸透。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夏夜的热烈与湿润,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感受。
最后,“凭谁问河朔,翻以醉为堪”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面对如此炎热的夜晚,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解脱或慰藉,或许只有通过饮酒才能暂时忘却炎热,找到内心的平静。这里的“河朔”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之地或精神寄托,而“醉”则成为诗人逃离现实、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
整体而言,《夜热》通过对夏夜独特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表达,既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人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思考与应对。
治源先生高七十,山水病僻不可瘳。
灶无炊烟不顾计,穷幽极怪如仇雠。
有时清风明月对好景,霹雳拔却大树不回头。
四方泉石朝入耳,杖屦百里夕已投。
大笑箕山不敢出,走避轩冕岂自由。
天台雁荡泼上心,暑焦毛发不肯留。
萦纡长淮下平席,倒指计日观怒涛。
君诗功刻造化骨,吴越气象当先愁。
古今吟力未到处,好句愿备幽人收。
此行诗是图画画山笔,归日借我目一游。
曲肱惊梦寒,皎皎入牖下。
出门问何祥,岑寂省中夜。
姮娥携青女,一笑粲万瓦。
怀我金玉人,幽独秉大雅。
古来绝朱弦,盖为知音者。
同床有不察,而况子在野。
独立占少微,长怀何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