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
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
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望江南·忆江南其一》。诗中的“归依众,梵行四威仪”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与信仰,梵行即是指佛教中的坐禅修行,而四威仪则是指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四种行仪,即走、站、坐、卧。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精神寄托之所的向往。
“愿我遍游诸佛土”这一句流露出诗人想要遍历所有佛教圣地的心愿,寻求心灵上的净化和解脱。这不仅是对佛教信仰的尊崇,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精神自由和超脱尘世的追求。
“十方贤圣不相离”则意味着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佛教中诸多贤者与圣人的智慧与慈悲。这里的“十方”指的是佛教中的十个方向,即东、西、南、北、中,以及这四个方向的各个对角线,再加上天和地。诗人表达了对于这些方向中佛教贤者与圣人的渴望,希望能够永远不离他们的智慧光芒。
最后,“永灭世间痴”则是表达了一种愿景,即希望能够彻底摒弃世间的愚昧与迷茫,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以及对精神境界更高追求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表达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现世的批判态度。
公生端平间,厥岁曰丙申。
谁云火德衰,魁杓指朱鹑。
郁郁富田乡,紫云气氲氤。
日月既合朔,其夕生伟人。
天鸡声一鸣,龙挟云而神。
安知阳九厄,遂肇揽揆辰。
朝纲正颓坠,正士多丧沦。
真魏两大儒,不使秉国钧。
震电惊明堂,天意为之嗔。
空下罪己诏,满目嗟胡尘。
咄咄蒙古师,迫人过女真。
是岁楚蜀吴,将帅奔命频。
所幸奇渥温,斥地北海滨。
姑缓南牧师,匪曰虏气驯。
小朝誇天堑,文学仍彬彬。
公生二十年,宝祐纪丙辰。
一举冠东南,对策登紫宸。
忠肝发古谊,识者王应麟。
蹉跎二十年,遂成不朽身。
得年四十七,为寿千万春。
《己亥五月二日东山大忠祠祝文信国公生日·其二》【清·丘逢甲】公生端平间,厥岁曰丙申。谁云火德衰,魁杓指朱鹑。郁郁富田乡,紫云气氲氤。日月既合朔,其夕生伟人。天鸡声一鸣,龙挟云而神。安知阳九厄,遂肇揽揆辰。朝纲正颓坠,正士多丧沦。真魏两大儒,不使秉国钧。震电惊明堂,天意为之嗔。空下罪己诏,满目嗟胡尘。咄咄蒙古师,迫人过女真。是岁楚蜀吴,将帅奔命频。所幸奇渥温,斥地北海滨。姑缓南牧师,匪曰虏气驯。小朝誇天堑,文学仍彬彬。公生二十年,宝祐纪丙辰。一举冠东南,对策登紫宸。忠肝发古谊,识者王应麟。蹉跎二十年,遂成不朽身。得年四十七,为寿千万春。
https://shici.929r.com/shici/7H9ntm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