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
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
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
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
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里宴酣享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正是破瓜年几”即点明时节,是初夏时分,瓜果初成之际,这个季节常被用来形容青春美好。
接下来的“含情惯得人饶”表达了女子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因其柔和的情感而赢得他人的宥让。这里的“含情”指的是女子对周围环境和生活的深厚感情,而“人饶”则是这种感情所引起的结果,即人们愿意宽待她。
"桃李精神鹦鹉舌,"一句中,“桃李”代指美丽的风光,而“精神”则形容女子的灵秀与生动。"鹦鹉舌"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用来描写女子说话的姿态和声线,如同鸟语般悦耳动听。
接着,“可堪虚度良宵。”表达了在这样的美好时光中,愿意与这位美丽且有才华的女子共同度过夜晚。这里的“可堪”意味着可以或值得,而“虚度良宵”则是指虚度时间,即随意地、愉悦地消磨夜晚。
后两句“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则具体描写了女子的装扮和身姿。"蓝罗裙子"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羡他长束纤腰"则通过对她细致打理的发髻和纤细腰肢的描述,强调了她的窈窕丰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形象比喻,展现了一幅美丽女子在春夜中享受生活、展现风采的画面。
朝莫盼武陵花,夕莫饮乌程酒。
武陵花谢乱人心,乌程酒败伤人口。
李公骨鲠天下奇,壮志屹立山勿移。
此时朝廷重钩党,皂囊霜简无迟疑。
成公凛凛气雄发,夜漏沉沉整袍笏。
漳江学士孤凤鸣,惨澹苌弘碧流血。
成公裂眦那肯平,苦谏危辞三伏阙。
二公名义垂不朽,二公既去儒林丑。
武陵花,乌程酒,花残酒歇终何有。
君不见柳外东风动江树,轻薄纷纷飞作絮。
莫遣乌啼白下门,予亦飘然拂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