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山色远浮青,千里烽烟望杳冥。
半壁空闻开幕府,诸公何至泣新亭。
杏花春雨歌楼歇,野草斜阳客棹停。
从古长江天堑险,谁教捷径笑山灵。
六朝山色远浮青,千里烽烟望杳冥。
半壁空闻开幕府,诸公何至泣新亭。
杏花春雨歌楼歇,野草斜阳客棹停。
从古长江天堑险,谁教捷径笑山灵。
这首诗描绘了六朝时期山川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首联“六朝山色远浮青,千里烽烟望杳冥”以远山的青色和远方的烽烟,勾勒出一幅辽阔而苍茫的历史画卷,暗示着往昔战争的痕迹与时代的变迁。颔联“半壁空闻开幕府,诸公何至泣新亭”则通过“开幕府”和“泣新亭”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思考。
颈联“杏花春雨歌楼歇,野草斜阳客棹停”转而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景象,杏花春雨中歌楼的宁静与野草斜阳下客船的静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隐含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尾联“从古长江天堑险,谁教捷径笑山灵”则以长江的险峻与捷径的出现,寓意历史的转折与变革,同时也对那些试图改变自然规律的人发出了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