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天台看得足,却搬儿女寄蓬窗。
径来漳水谋三顷,偶爱庐山家九江。
名节逼真如醉白,生涯领略类湘庞。
向来万事都休理,且听楼钟一夜撞。
雁荡天台看得足,却搬儿女寄蓬窗。
径来漳水谋三顷,偶爱庐山家九江。
名节逼真如醉白,生涯领略类湘庞。
向来万事都休理,且听楼钟一夜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陈莹中左司自丹丘欲家豫章至湓浦而止余自九峰往见之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陈莹中左司从丹丘迁居豫章的计划,以及释德洪前往见他的情景。
首句“雁荡天台看得足,却搬儿女寄蓬窗”表达了陈莹中左司在雁荡山和天台山等地游历后,决定将家人安置在简陋的蓬屋中,显示出他对家庭的重视和对生活实际的考量。
接着,“径来漳水谋三顷,偶爱庐山家九江”描述了陈莹中左司打算在漳水边谋得三顷土地,在庐山建立家园,最终选择了九江作为定居地,体现了他对于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向往与选择。
“名节逼真如醉白,生涯领略类湘庞”则赞美了陈莹中左司的高尚品格和生活态度,将其比作醉白(可能是指宋代画家李公麟)和湘庞(可能是对古代人物的引用),暗示其名节高洁,生活体验丰富且深刻。
最后,“向来万事都休理,且听楼钟一夜撞”表达了释德洪对陈莹中左司生活态度的理解和共鸣,认为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放下,现在只需静听楼钟声,享受当下,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陈莹中左司迁居的决策过程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释德洪对其生活态度的认同与赞赏。
忆子去家日,南风始吹衣。
今来日未几,蝇蚊已群飞。
思子兼昼夜,何啻如渴饥。
喜闻远客至,手自排荆扉。
客送书一纸,翰墨子所挥。
上言山居恶,梦寐接庭闱。
次言服畎亩,禾黍膴已肥。
其馀业文字,颇测幽与微。
题诗在纸尾,语老意不非。
我喜何所似,大似客得归。
我与子事亲,未饱藿与薇。
常苦去左右,辛勤治鞍鞿。
子行何时反,我眼日已睎。
应须毕秋刈,相见慰依依。
郪道鸣弦去,容台抱蕝初。
尘沙开祖帐,冰雪映征车。
久待连城价,谁腾一鹗书。
君王览豪俊,应复召严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