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细雨暮寒生,涿州茅店对长檠。
壁间挂,谁氏篆,惜秦碑、摹好不留名。
绎山枣木尚堪称,泰山石刻更精能。
三千载,百四字,问何时、更见会稽铭。
东风细雨暮寒生,涿州茅店对长檠。
壁间挂,谁氏篆,惜秦碑、摹好不留名。
绎山枣木尚堪称,泰山石刻更精能。
三千载,百四字,问何时、更见会稽铭。
此诗《翻香令》由清代诗人奕绘所作,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追思与赞叹。
首句“东风细雨暮寒生”,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微风细雨中带着寒意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涿州茅店对长檠”一句,将视线转向了涿州的一家茅草小店,店内长灯照亮,营造出一种温暖而静谧的场景,与外面的寒意形成对比。
接下来,“壁间挂,谁氏篆,惜秦碑、摹好不留名。”诗人通过描述墙上挂着的篆书作品,表达了对古代书法家精湛技艺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这些不知名大师作品未能流传千古的遗憾。
“绎山枣木尚堪称,泰山石刻更精能。”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古代书法艺术的高超水平,绎山枣木和泰山石刻都是古代著名的书法载体,诗人认为它们足以代表古代书法艺术的巅峰。
最后,“三千载,百四字,问何时、更见会稽铭。”诗人感慨于古代书法艺术的久远与珍贵,提出了一个疑问:在未来的岁月里,是否还能见到如会稽铭般辉煌的作品?这不仅是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怀念,也是对后世能否传承并超越这一艺术高峰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书法艺术的追忆与赞叹,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艺术传承的深切思考。
当年多士登楼,追陪雅集,溯渔洋修禊,宾谷题襟,招来济济英髦,翰墨壮江山之色,繄玉钩芳草,绿蘸歌衫,金带名花,香霏砚席,扬华摛藻,至今传宏奖风流,贤使君提唱骚坛,谁堪梅阁联诗,芜城续赋;
此日有人骑鹤,烂漫燕游,怅文选楼空,蕃厘观屺,阅尽茫茫浩劫,园林剩瓦砾之场,祗桥畔吹箫,二分月古,湾头打桨,十里春深,补柳栽桑,渐次庆升平景象,大都会搜寻胜概,我欲雷塘泛酒,蜀井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