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蠖伏总英雄,当日严刘意见同。
应自茅庐曾定策,其如坚卧不言功。
徵来素友惊天象,归去扁舟驾晓风。
戴笠乘车平等事,古人丘壑傲王公。
龙蟠蠖伏总英雄,当日严刘意见同。
应自茅庐曾定策,其如坚卧不言功。
徵来素友惊天象,归去扁舟驾晓风。
戴笠乘车平等事,古人丘壑傲王公。
这首诗通过描绘严子陵的隐逸形象与高尚品德,展现了其与刘秀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他不慕名利、淡泊世事的生活态度。诗中以“龙蟠蠖伏总英雄”开篇,巧妙地将严子陵比作潜藏的英雄,暗示其非凡的智慧和才能。接着,“当日严刘意见同”一句,点明了严子陵与刘秀在政治见解上的共鸣,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
“应自茅庐曾定策”,诗人想象严子陵曾在刘秀的茅庐中献策,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但并未直接提及,而是通过“其如坚卧不言功”一句,强调了严子陵的谦逊和不求名利的品质。这种不张扬、不炫耀的态度,正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
“徵来素友惊天象,归去扁舟驾晓风”两句,描绘了严子陵被征召后与素日好友相聚的情景,以及他最终选择归隐,驾着扁舟在清晨的微风中离去的画面。这一场景既展现了严子陵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突出了他追求自由、远离尘嚣的生活理想。
最后,“戴笠乘车平等事,古人丘壑傲王公”两句,进一步赞扬了严子陵的平等精神和对权力的不屑。他头戴斗笠,乘坐简陋的车辆,与普通人一样生活,这种行为彰显了他对物质的淡泊和对权力的蔑视,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严子陵生平事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更传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推崇。
半世飘蓬,今何幸、得归乡曲。
却还似、重来燕子,认巢新屋。
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
念蟹螯、满把欲黄时,笋新绿。
仍更有,初开菊。
何妨更,重添竹。
与此君相对,且无荣辱。
待得吾庐三径就,此生素愿都齐足。
任三竿、红日上檐梢,眠方熟。
姑孰名邦,黄山畔、古台巍立。
秋渐老、重阳天气,郊原澄碧。
隐隐西州增远望,长江一带平如席。
怅英雄、千古到如今,空遗迹。
吴太守,文章伯。
寻胜事,酬佳节。
拥笙歌千骑,遍游南陌。
襟带江城当一面,折冲千里无强敌。
更行看、击楫溯中流,妖氛息。
画戟霜匀,谯门风动,满城和气氤氲。
一年好事,今朝属东君。
歌管欢迎五马,金章烂、华毂朱轮。
班春了,归来燕寝,香重烛花轻。
盈盈。
春酒暖,金幡彩胜,霞袂云旌。
算重重佳庆,都聚今辰。
且听雪儿歌罢,称寿处、兰玉诜诜。
新春暖,貂蝉象服,同日感皇恩。
裘带功名,袴襦歌颂,世间谁似公贤。
去年江上,谈笑息狼烟。
多少宜民事了,芹宫内、华屋修椽。
邦人爱,频频借寇,飞诏下甘泉。
开筵。
春昼永,朱颜相对,三凤齐肩。
正鸾鸣丹桂,凤映红莲。
人道名驹千里,他年事、能继青毡。
休辞醉,三槐影里,岁岁捧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