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畹当年种,江乡何处墩。
清风宜此老,明月共谁樽。
细采还纫佩,幽期岂负言。
汨泥应未得,无梦不沂村。
楚畹当年种,江乡何处墩。
清风宜此老,明月共谁樽。
细采还纫佩,幽期岂负言。
汨泥应未得,无梦不沂村。
这首诗以“兰墩”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兰花生长于江畔的自然环境,以及诗人对兰花的深情厚谊。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兰花独特的情感寄托。
首句“楚畹当年种”,以“楚畹”借指兰花生长之地,暗示兰花自古以来便与高洁、雅致相联系,引出兰花的珍贵与历史渊源。接着“江乡何处墩”一句,将兰花置于广阔的江乡背景之中,凸显其生长环境的独特与辽阔。
“清风宜此老,明月共谁樽”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清风与明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与敬仰之情。这里的“老”字不仅指时间的久远,也暗含着诗人对兰花长久陪伴的期待与珍惜。
“细采还纫佩,幽期岂负言”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兰花之间的情感纽带。通过“细采”与“纫佩”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兰花的精心呵护与珍视。而“幽期岂负言”则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承诺与信任,即使在无人见证的情况下,这份情感也不会改变。
最后,“汨泥应未得,无梦不沂村”两句,以“汨泥”比喻世俗的污浊与纷扰,表达了诗人对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无梦不沂村”则暗示了诗人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与兰花相伴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他对兰花精神世界的深深认同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挚情感的执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九官八士古之良,灵椿丹桂后腾芳。
冯公诗意虽短陋,闾里传诵终难忘。
君家同生五兄弟,短檠伴夜东方启。
黄旗两记张庆闱,纻袍三号趋文陛。
词华标角人力能,科名均齐天所兴。
作堂不须栋梁好,但种此木高千层。
透日垂阴香未歇,满庭车骑同时列。
更将磊砢替团团,留与北风观壮节。
壁上陋室铭,门外剪茅亭。
小市鱼虾散寂寂,大江风浪来冥冥。
郭翁虽老犹貌泽,腹贮今古心和平。
只应独将笏拄颊,清坐都不挂毫发。
何必随逐栏头奴,日招税钱三万亿。
前灵运,后延年,桑麻旧国常宛然。
城颓路阙总令好,不知于人安稳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