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散空濛。明霞在远峰。爱冰蝉、斜挂疏桐。
瑟瑟西风催漏去,频移向、画帘中。小径百花丛。
花间尔伴侬。对清潭、却又无踪。
翠袖添寒灯欲暗,还疑是、隔纱笼。
寒露散空濛。明霞在远峰。爱冰蝉、斜挂疏桐。
瑟瑟西风催漏去,频移向、画帘中。小径百花丛。
花间尔伴侬。对清潭、却又无踪。
翠袖添寒灯欲暗,还疑是、隔纱笼。
这首《唐多令·秋影》由清代诗人吴尚憙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静谧画面。诗中以寒露、明霞、远峰、冰蝉、西风、小径、百花、清潭、翠袖等元素,细腻地勾勒出秋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幽静深远的意境。
“寒露散空濛”,开篇即点明了秋日清晨的露水,轻盈地洒落在空气中,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冷的氛围。“明霞在远峰”,接着描绘远处山峰上,晨光初照,霞光万道,与山色相映成趣,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爱冰蝉、斜挂疏桐”,诗人将目光转向近处,冰蝉(即知了)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斜挂,仿佛是秋天的使者,静静地诉说着季节的更迭。“瑟瑟西风催漏去,频移向、画帘中”,西风吹过,带来了凉意,诗人似乎感受到时间的流逝,频繁地移动着画帘,试图留住这稍纵即逝的时光。
“小径百花丛。花间尔伴侬”,小径旁,百花丛生,诗人漫步其间,与花相伴,享受着自然的美好。“对清潭、却又无踪”,诗人凝视清澈的潭水,却发现自己仿佛失去了踪迹,或许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或是沉浸在自然的宁静之中。
“翠袖添寒灯欲暗,还疑是、隔纱笼”,最后,诗人回到室内,翠袖轻拂,感受到夜幕降临的寒意,灯光即将熄灭,他仿佛看到纱笼后的光影,思绪万千,情感深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先生云卧在梅峰,胸饱珠玑貌自丰。
端坐浑如乔岳象,传经足并化工同。
门前桃李春长在,身后勋名远更通。
见说义兵扶社稷,千年国史纪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