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扶摇百丈梯,凛秋风日剧攀跻。
祖龙此地遗碑在,威凤何年老树栖。
岩窦泉流微作瀑,洞天云构不生泥。
南窥禹穴扁舟晚,且试霜钟石上题。
绝顶扶摇百丈梯,凛秋风日剧攀跻。
祖龙此地遗碑在,威凤何年老树栖。
岩窦泉流微作瀑,洞天云构不生泥。
南窥禹穴扁舟晚,且试霜钟石上题。
这首明代诗人储巏的《登绎山》诗,描绘了登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的历史遗迹。首句“绝顶扶摇百丈梯”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登山的艰难与高峻,仿佛是直冲云霄的百尺梯子。接着,“凛秋风日剧攀跻”一句,通过描述凛冽的秋风和强烈的阳光,生动地表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自然环境,以及攀登者的艰辛与毅力。
“祖龙此地遗碑在,威凤何年老树栖。”这两句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祖龙(可能指秦始皇)的遗迹与古老的树木共同见证了时间的流逝,赋予了山林以历史的深度。接下来,“岩窦泉流微作瀑,洞天云构不生泥。”描绘了山间清泉潺潺,岩洞中云雾缭绕,没有泥土的痕迹,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之美。
最后,“南窥禹穴扁舟晚,且试霜钟石上题。”诗人站在山顶,向南眺望,想象着古代大禹治水时的场景,仿佛乘着小舟在江河中航行。此时,诗人决定在岩石上题字留念,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之美的独特审美情趣。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
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
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
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寄语闺中娘,颜色不常好。
含笑对棘实,欢娱须是枣。
良会终有时,劝郎莫得怒。
姜蘖畏春蚕,要绵须辛苦。
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
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
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
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
绣房拟会郎,四窗日离离。
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
相思百余日,相见苦无期。
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
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
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
感郎金针赠,欲报物俱轻。
一双连素缕,与郎聊定情。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
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
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
轻巾手自制,颜色烂含桃。
先怀侬袖里,然后约郎腰。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
即欲系侬心,侬思著郎体。
《子夜歌十八首》【唐·晁采】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寄语闺中娘,颜色不常好。含笑对棘实,欢娱须是枣。良会终有时,劝郎莫得怒。姜蘖畏春蚕,要绵须辛苦。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绣房拟会郎,四窗日离离。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相思百余日,相见苦无期。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感郎金针赠,欲报物俱轻。一双连素缕,与郎聊定情。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轻巾手自制,颜色烂含桃。先怀侬袖里,然后约郎腰。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即欲系侬心,侬思著郎体。
https://shici.929r.com/shici/lyQfcZ8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