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嘉禾八日同总宪东里贺纳言中冷刘翰撰胤平天观寺观》
《嘉禾八日同总宪东里贺纳言中冷刘翰撰胤平天观寺观》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谡谡寒声古殿松,来从天竺饱霜封。

将因问法调狂象,怪底非时起蛰龙。

鳞甲怒蟠多宝塔,枝柯分列五家宗。

故山亦有盘桓树,不是攒眉为听钟。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嘉禾八日同总宪东里贺纳言中冷刘翰撰胤平天观寺观》。诗中描绘了在寒冷季节中,古殿松树发出的飒飒声响,仿佛是从天竺之地传来,经过严霜的覆盖。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述松树与自然界的互动,表达了对佛法的追求和对禅宗精神的理解。

“谡谡寒声古殿松”,开篇以松树的寒声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氛围。“来从天竺饱霜封”,进一步点明松树的生长环境,暗示其历经严寒,饱受霜雪之苦,象征着修行者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将因问法调狂象,怪底非时起蛰龙”,这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典故,以“调狂象”和“起蛰龙”比喻通过佛法的引导,使狂妄之人变得温顺,让沉睡的生命重新觉醒。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推崇,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鳞甲怒蟠多宝塔,枝柯分列五家宗”,描述了寺庙中的景象,多宝塔上的鳞片仿佛在怒气中盘旋,枝柯则排列着不同宗派的标志,象征着佛教内部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存。

最后,“故山亦有盘桓树,不是攒眉为听钟”,诗人以“故山”的盘桓树作为结尾,与开头的古殿松相呼应,表达了对自然与佛法之间深刻联系的感悟。同时,通过“不是攒眉为听钟”这一句,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即不应因世俗的烦恼而忽视内心的平静与自然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