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池馆临官道,门对琅玕如海岛。
弟子读书编绿蒲,词人琢句思芳草。
忆昨送客悲年华,隔帘微雨东风斜。
春光满眼忽自醉,墙西一树樱桃花。
主家池馆临官道,门对琅玕如海岛。
弟子读书编绿蒲,词人琢句思芳草。
忆昨送客悲年华,隔帘微雨东风斜。
春光满眼忽自醉,墙西一树樱桃花。
这首诗描绘了文学馆的环境与氛围,以及诗人在此所感受到的情感变化。首句“主家池馆临官道”,点明了文学馆的位置,它坐落在官道旁,周围环境雅致。接着“门对琅玕如海岛”一句,以“琅玕”比喻竹子,形象地描绘出竹林围绕的景象,仿佛是海岛上的一片绿意,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
“弟子读书编绿蒲,词人琢句思芳草”两句,通过弟子专心读书和词人构思诗句的情景,展现了文学馆内浓厚的学习与创作氛围。弟子们在绿蒲(可能指绿色的蒲草)边埋头苦读,而词人们则在芳草间寻找灵感,琢磨诗句,体现了文人墨客追求知识与艺术的精神。
“忆昨送客悲年华,隔帘微雨东风斜”两句,回忆起过去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微雨斜风中,诗人或许正站在窗前,回想起往昔的友情与岁月的变迁,心中难免有些许伤感。
最后一句“春光满眼忽自醉,墙西一树樱桃花”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图。春天的阳光洒满眼帘,诗人仿佛被这满眼的春色所陶醉。特别提到墙西的一棵樱桃花,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使整首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文学馆的静谧与书香,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既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在春日美景中找到了一丝慰藉与希望。
朝解衣,暮解衣,三朝三暮复何有,但见眼前飒飒西风吹。
西风吹,骨欲折,葛帔练裙踏冰雪。
翁将何计回阳春,粥裘不顾妻孥瞋。
黄县大布任携取,直视众身同一身。
我对粥裘翁,重忆披裘客。
千金买裘都不惜,欲赠歌童五陵陌。
道旁冷眼空叹呼,白公大裘今已无。呜呼!
白公大裘今岂无,愿君此心终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