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浮江更涉淮,早秋天气最佳哉。
塞垣榆落蝉初少,泽国芦疏雁已来。
风露入怀诗笔健,关山满目笛声哀。
南州九月犹絺绤,纵有清樽底处开。
忆昔浮江更涉淮,早秋天气最佳哉。
塞垣榆落蝉初少,泽国芦疏雁已来。
风露入怀诗笔健,关山满目笛声哀。
南州九月犹絺绤,纵有清樽底处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美好的早秋季节中,回忆起过去与江淮相邻的游历情景。开篇两句“忆昔浮江更涉淮,早秋天气最佳哉。”通过“忆昔”表达了一种怀旧的情感,而“浮江涉淮”则是对过往经历的回顾,"早秋天气最佳哉"则描绘了当时的景象,天空晴朗,温度适宜,是一年中最为舒适的时节。
接下来的两句“塞垣榆落蝉初少,泽国芦疏雁已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如榆叶纷飞、蝉鸣初起,以及芦苇丛生、大雁南迁,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层次和生动气息。"塞垣"一词则增添了一种边塞之感,给人以开阔与辽远之意。
“风露入怀诗笔健,关山满目笛声哀。”这里,“风露入怀”形象地表达了秋天凉爽的气候和诗人的心境,而“诗笔健”则展示了诗人在这样环境中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关山满目"与"笛声哀"则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之音,通过耳朵所听到的笛声来传达一种悲凉的情绪。
最后两句“南州九月犹絺绤,纵有清樽底处开。”表明到了南方某地的九月份,天气仍旧温暖宜人。"絺绤"形容气候温和而不炎热,而"纵有清樽底处开"则是说即使有了凉爽的酒,也是在隐秘的地方享用,保持着一种恬淡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以及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把握。
荷锄芟草唤畦丁,手拾黄梅绕树行。
结子青青随雨老,开花白白本冰清。
尝新争擘红泥酒,知味谁调玉鼎羹。
齿软眉颦遭弃掷,误从雪里竞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