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午赐扇》
《端午赐扇》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剡藤湘竹巧裁将,珍重瑶华出尚方。

四海清凉初拜赐,一时怀袖总生光。

最怜明月难捐弃,即有仁风可奉扬。

真觉自天题处湿,墨痕狼藉露华香。

(0)
鉴赏

此诗《端午赐扇》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描绘了端午节朝廷赐予臣民扇子的场景与情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扇子的精美制作和其在人们心中的珍贵地位。

首句“剡藤湘竹巧裁将”,巧妙地运用了“剡藤”和“湘竹”两种名贵材料,暗示扇子的精工细作,展现出扇子的不凡品质。接着,“珍重瑶华出尚方”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扇子的珍贵,它出自皇家的宝库,象征着皇家的恩赐与尊崇。

“四海清凉初拜赐,一时怀袖总生光”描绘了扇子赐予后带来的凉爽与喜悦,不仅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舒适,也因这份恩赐而使人心中充满光彩。这不仅是物理上的凉爽,更是精神上的愉悦与荣耀。

“最怜明月难捐弃,即有仁风可奉扬”则表达了对扇子的喜爱之情,即使在非夏季之时,人们仍会珍藏扇子,仿佛明月一般难以舍弃。同时,扇子也象征着仁德之风,可以传播善意与美德。

最后,“真觉自天题处湿,墨痕狼藉露华香”以生动的细节收尾,扇面上的题字似乎还带着天降的湿润,墨迹斑驳间透露出露水的香气,不仅赞美了扇子的美观,也寓意着这份恩赐如同自然界的美好,给人以持久的享受与回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扇子的精美与珍贵,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日常物品的独特审美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其二十钓桥

野岸迂回紫陌通,石桥流水一丝风。

静看名利驱驰外,早定浮沉物理中。

熊梦协占师已载,羊裘虽著汉无功。

夕阳潋滟江光动,清对垂杨绾玉虹。

(0)

和蔡半洲司马中丞平黎韵二首·其一

威灵南曜亘长城,小范蟠胄尽甲兵。

孽虏负恩当万死,牙旗挥电拯群生。

琼山月霁蛮烟净,炎海风高宿雾清。

此日功成匡四国,尧天荡荡孰能名。

(0)

钟山高望

昔年惭霸气,此日纪皇坟。

地坼东吴月,江吞西楚云。

帝宫悬法象,天印耀台文。

秋霁登临好,霞光彻海濆。

(0)

厓山吊古·其一

辛苦驱驰瘴海滨,逢厓遗恨欲沾巾。

田家义士宁臣汉,鲁仲高风不帝秦。

井澳旌旗空落日,平章波浪尚愁人。

千秋喷薄淩霄汉,犹是英雄气未申。

(0)

匡南府夜宴·其三

乘兴移尊傍翠萝,美人秉烛对花歌。

蕊宫自与人间异,春色偏于夜里多。

(0)

古边词

万里龙沙战未休,年年烽火为防秋。

功成不受封侯赏,诸将相看尽白头。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