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藤湘竹巧裁将,珍重瑶华出尚方。
四海清凉初拜赐,一时怀袖总生光。
最怜明月难捐弃,即有仁风可奉扬。
真觉自天题处湿,墨痕狼藉露华香。
剡藤湘竹巧裁将,珍重瑶华出尚方。
四海清凉初拜赐,一时怀袖总生光。
最怜明月难捐弃,即有仁风可奉扬。
真觉自天题处湿,墨痕狼藉露华香。
此诗《端午赐扇》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描绘了端午节朝廷赐予臣民扇子的场景与情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扇子的精美制作和其在人们心中的珍贵地位。
首句“剡藤湘竹巧裁将”,巧妙地运用了“剡藤”和“湘竹”两种名贵材料,暗示扇子的精工细作,展现出扇子的不凡品质。接着,“珍重瑶华出尚方”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扇子的珍贵,它出自皇家的宝库,象征着皇家的恩赐与尊崇。
“四海清凉初拜赐,一时怀袖总生光”描绘了扇子赐予后带来的凉爽与喜悦,不仅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舒适,也因这份恩赐而使人心中充满光彩。这不仅是物理上的凉爽,更是精神上的愉悦与荣耀。
“最怜明月难捐弃,即有仁风可奉扬”则表达了对扇子的喜爱之情,即使在非夏季之时,人们仍会珍藏扇子,仿佛明月一般难以舍弃。同时,扇子也象征着仁德之风,可以传播善意与美德。
最后,“真觉自天题处湿,墨痕狼藉露华香”以生动的细节收尾,扇面上的题字似乎还带着天降的湿润,墨迹斑驳间透露出露水的香气,不仅赞美了扇子的美观,也寓意着这份恩赐如同自然界的美好,给人以持久的享受与回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扇子的精美与珍贵,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日常物品的独特审美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