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恭初意如何,朅来五十三年矣。
犁锄颇熟,诗书粗解,簪绅聊耳。
自信柴愚,真成汲戆,却无刘腻。
向高秋初度,同时有菊,淡相对、风霜里。
最癖登山临水。又何心、蜗名蝇利。
俗缘未了,强教肉食,何曾知味。
无事微吟,会心微笑,逢场微醉。
把日生、只恁安排,领取百十二岁。
唱恭初意如何,朅来五十三年矣。
犁锄颇熟,诗书粗解,簪绅聊耳。
自信柴愚,真成汲戆,却无刘腻。
向高秋初度,同时有菊,淡相对、风霜里。
最癖登山临水。又何心、蜗名蝇利。
俗缘未了,强教肉食,何曾知味。
无事微吟,会心微笑,逢场微醉。
把日生、只恁安排,领取百十二岁。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昴英的《水龙吟·其一》癸丑江西持宪自寿。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与自我肯定,也透露出他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唱恭初意如何,朅来五十三年矣。”这里,李昴英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评价。随后,他提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修养,“犁锄颇熟,诗书粗解”,显示出词人在农耕和文学上的自足与满足。
“簪绅聊耳。”此句表明了李昴英对名利的淡然态度,他认为这些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接着,“自信柴愚,真成汲戆”,则是他对自己人格和品质的肯定,虽然没有达到像刘涣那样的高尚,但他对自己的真诚和坚守有着深刻的认同。
“却无刘腻。”这里提到的“刘腻”可能是一位当时被推崇的人物,李昴英通过这种比较,表达了自己虽然不及别人,但依旧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向高秋初度,同时有菊,淡相对、风霜里。”这几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词人在这个季节中,与菊花相对,感受着自然界的美好。其中,“淡相对”表达了他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风霜里”则是对当时气候的描述。
“最癖登山临水。”这里展示了词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他热衷于探索自然之美的个性特点。
“又何心、蜗名蝇利。”李昴英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漠态度,他认为这些都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俗缘未了,强教肉食,何曾知味。”在这里,词人批评了一些社会现象,即人们对于物质享乐的追求往往超过了必要,这种生活方式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无事微吟,会心微笑,逢场微醉。”这几句描绘出词人在闲暇时光中的自得其乐,他通过吟诗、微笑和适度饮酒来享受生活,这种状态是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
“把日生、只恁安排,领取百十二岁。”最后,李昴英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安排,他希望能够继续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即使到了百十二岁,也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和自我肯定,展现了李昴英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于自然美好、精神满足的深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