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传子春技,弹丝圣入耳。
一曲作人情,七弦发妙理。
美人携琴升我床,闲心敏手亦如此。
弄奇赴会若有神,朱绳玉轸临风倚。
始作怀沙纵九歌,却调哀郢伤千里。
卑张应节发清商,促越更趋引流徵。
楚水看流㩎指间,江风忽奏挥弦里。
栖鸟知声中夜翔,潜鱼激响凌波起。
四郊陨叶纷纷下,浮云辞天月在野。
瑶徽半拂复中操,宫声少间羽声写。
山鬼依微薜荔裳,宓妃窈窕螭蜺驾。
旧闻骚些已潸潸,对此离忧遂不堪。
本听幽音容易感,复兼放迹自曾谙。
姱志千秋同夏沔,愁心一夕到湘潭。
恨恨怀荃零泪雨,沾襟不为雍门谈。
昔传子春技,弹丝圣入耳。
一曲作人情,七弦发妙理。
美人携琴升我床,闲心敏手亦如此。
弄奇赴会若有神,朱绳玉轸临风倚。
始作怀沙纵九歌,却调哀郢伤千里。
卑张应节发清商,促越更趋引流徵。
楚水看流㩎指间,江风忽奏挥弦里。
栖鸟知声中夜翔,潜鱼激响凌波起。
四郊陨叶纷纷下,浮云辞天月在野。
瑶徽半拂复中操,宫声少间羽声写。
山鬼依微薜荔裳,宓妃窈窕螭蜺驾。
旧闻骚些已潸潸,对此离忧遂不堪。
本听幽音容易感,复兼放迹自曾谙。
姱志千秋同夏沔,愁心一夕到湘潭。
恨恨怀荃零泪雨,沾襟不为雍门谈。
这首诗《听琴篇》由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描绘了听琴时的场景与感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情感色彩。
诗开篇即以“昔传子春技”引出主题,通过“弹丝圣入耳”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高雅的音乐氛围。接着,“一曲作人情,七弦发妙理”,既赞美了演奏者的技艺,也暗示了音乐能触动人心,传达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美人携琴升我床,闲心敏手亦如此。”诗人将听者比作“美人”,形象地描绘了听者对音乐的敏感与欣赏。接下来,“弄奇赴会若有神,朱绳玉轸临风倚”,进一步渲染了音乐演奏的神奇与美妙,以及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始作怀沙纵九歌,却调哀郢伤千里。”通过引用《楚辞》中的典故,展现了音乐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音乐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的力量。
“卑张应节发清商,促越更趋引流徵。”这一句通过细腻的音乐描写,展现了不同音律之间的转换与和谐,体现了音乐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楚水看流㩎指间,江风忽奏挥弦里。”诗人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音乐的流动与变化,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音乐之中,感受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栖鸟知声中夜翔,潜鱼激响凌波起。”这两句通过鸟与鱼的反应,进一步强化了音乐的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音乐不仅能够触动人类的心灵,也能影响自然界的生命。
“四郊陨叶纷纷下,浮云辞天月在野。”诗人以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音乐带来的情感波动,使读者在音乐的引领下,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起伏。
“瑶徽半拂复中操,宫声少间羽声写。”这一段通过音乐演奏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音乐的复杂性和层次感,同时也体现了演奏者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山鬼依微薜荔裳,宓妃窈窕螭蜪驾。”诗人借助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音乐的意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神秘。
“旧闻骚些已潸潸,对此离忧遂不堪。”通过引用《楚辞》中的“骚”字,表达了音乐能够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甚至让人难以承受。
“本听幽音容易感,复兼放迹自曾谙。”这一句总结了音乐的感染力,强调了音乐与个人情感的紧密联系,以及音乐在不同情境下的普遍适用性。
“姱志千秋同夏沔,愁心一夕到湘潭。”通过引用历史地名,进一步深化了音乐与历史、地域文化的关联,表达了音乐能够跨越时空,连接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
“恨恨怀荃零泪雨,沾襟不为雍门谈。”最后两句以个人情感的抒发结束,表达了音乐能够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甚至让人泪如雨下,强调了音乐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力量。
整体而言,《听琴篇》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及其对人心的深远影响,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大江水落岷峨西,三峡上与浮云齐。
飞湍奔腾下绝险,怒与石斗如奔霓。
君不闻滟滪如象,瞿塘莫上。滟滪如马,瞿塘莫下。
黄牛剑石真龙阿,巫峡之口双盘涡。
蜀山五月消尽太古雪,倒泻银汉翻秋波。
江声出峡经险窄,险似龙门砥柱当黄河。
西川贾客何危哉,楼船万斛天上来。
船家放船一失手,桅折柁裂为之摧。
此时命不自保,嗟彼吴盐蜀锦那得利吾财。
利亦不足美,名亦不足言。
伍员终赐镯镂剑,江上鸱夷空复怜。
李斯卒弃咸阳市,上蔡黄犬不得牵。
古来名利总如此,岂特瞿塘下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