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袁励准》
《挽袁励准》全文
清 / 杨圻   形式: 对联

直庐供奉义熙年,当时学士承恩,怅靧面调羹,话到清平先堕泪;

碧落归来元夜月,为问山河倒影,恐琼楼玉宇,依然高处不胜寒。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袁励准》由晚清诗人杨圻所作,通过对袁励准生前供职朝廷、学士承恩的回忆,以及对其逝世后的哀悼,展现了对逝者深切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直庐供奉义熙年”描绘了袁励准在朝廷供职的情景,义熙年泛指古代官场,暗示其在官场的职位与地位。接着“当时学士承恩”进一步强调了他在朝廷中的身份和受到的恩宠,体现了他作为学士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怅靧面调羹,话到清平先堕泪”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袁励准在面对国家太平景象时的复杂心情。靧面调羹可能是指他在宴会上或日常生活中对国家繁荣景象的感慨,而“话到清平先堕泪”则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平稳定背后隐藏的忧患意识,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碧落归来元夜月,为问山河倒影”这一联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袁励准的归去与月光下的山河倒影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碧落指的是天空或仙界,元夜月则暗示了夜晚的月亮,山河倒影则象征着国家的现状。这里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同时也寄托了对袁励准灵魂的思念。

“恐琼楼玉宇,依然高处不胜寒”这一联以神话传说中的琼楼玉宇比喻仙境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表达了对袁励准去世后灵魂可能前往的美好世界的想象。然而,“高处不胜寒”则暗示了即使在美好的世界里,也可能存在孤独与寂寞,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同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不仅表达了对袁励准个人的哀悼,也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杨圻

杨圻
朝代:清

杨圻(1875——1941),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名圻,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年二十一,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为户部郎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官邮传部郎中,出任英属南洋领事。入民国,任吴佩孚秘书长,亦曾经商。抗日战争爆发,居香港,病卒。
猜你喜欢

送罗子文任兴化推官

离觞欲罢更吟诗,正是诗人别我时。

云布晓阴天漠漠,柳含春意日迟迟。

亲闱视膳江鱼美,官舍开筵海错宜。

珍重案头三尺法,功名何止百年期。

(0)

邦彦第四和章不至复用韵促之

诗人不厌六虫号,奴厌诗筒入递劳。

东野久知韩子富,老坡独数柳州高。

任教勍敌轻鸡肋,却喜寒林得凤毛。

冻砚频烘玄浪涌,小奚误指作溪涛。

(0)

除夕景鸣饷酒戏作小诗奉谢

一诗换得两瓶罂,文字年来价渐轻。

润笔不知金石例,危词长恐鬼神惊。

岁除狂态还依旧,老去浮名敢浪争。

明日衣冠随万国,山呼不尽小臣情。

(0)

次白岩韵

江壖潮落水痕深,江岸楼高近十寻。

云鸟影从窗外度,水龙声在树头吟。

空林雨过无三伏,石窍风来有八音。

自古国谋多野获,不妨乘兴数登临。

(0)

环山楼为陈太仆瑞卿作

滁阳新起见京楼,楼外青山绕四周。

春意自催禽鸟乐,浮云不记古今愁。

树笼月色千家暝,松度风声万壑秋。

莫道诸峰能掩闭,举头西望是皇州。

(0)

朝天宫习仪回道中口占一首

翠华前日出,戎辂几时还。

绵蕞依穷塞,嵩呼出远山。

云迷青琐闼,月照玉门关。

汉槛嶙峋在,凭谁许一攀。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