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麋鹿合山林,无奈迂疏习已深。
食用且空犹种秫,典书未赎更修琴。
少豪论事唯扪舌,晚静观空颇得心。
莫笑山翁无事业,种花莳竹自成阴。
从来麋鹿合山林,无奈迂疏习已深。
食用且空犹种秫,典书未赎更修琴。
少豪论事唯扪舌,晚静观空颇得心。
莫笑山翁无事业,种花莳竹自成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三)》,主要描绘了诗人回归山林后的日常生活和心境。首句“从来麋鹿合山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向往,暗示他倾向于隐逸生活。第二句“无奈迂疏习已深”则揭示了诗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执着和习惯。
接下来,“食用且空犹种秫,典书未赎更修琴”两句,通过种植谷物和研读古籍的行为,展现了诗人虽清贫但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知识和艺术的追求。诗人选择种植秫米而非追求物质享受,更愿意用时间来研读典籍和弹琴,体现了他的高雅情趣。
“少豪论事唯扪舌,晚静观空颇得心”这两句,诗人回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感叹如今只能沉默寡言,但在静谧的夜晚,内心却能获得宁静与领悟。这反映了诗人从少年的激昂到中年的沉稳,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莫笑山翁无事业,种花莳竹自成阴”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出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即使没有显赫的事业,种花植竹也能带来内心的安宁和荫庇。整首诗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田园生活的恬淡情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