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友或劝学佛作诗谢之》
《友或劝学佛作诗谢之》全文
清 / 王易   形式: 古风

昔人空念始为僧,今也僧为六民一。

半偈无成不漏禅,一瓢乃受嗟来食。

业根未净草当春,太空自来明镜尘。

不缘妻肉失佛性,却恐堕劫生贪嗔。

京朝榼瓮殊蠢蠢,厝火从知卧难稳。

沐猴学作居士身,腹剑能穿楚人盾。

法华障身号悦耳,大觉西来岂如此。

政愁闻道晚犹虚,坐令先生憔悴死。

东坡作诗多妙契,阳明论性有禅意。

钝根如我不能知,惟有惊呼橐驼背。

(0)
鉴赏

这首诗以僧侣的生活和心态为题材,通过对比和讽刺,表达了对友人劝学佛作诗这一建议的回应。首句“昔人空念始为僧”暗示了僧侣生涯可能始于追求精神解脱,然而接下来的“今也僧为六民一”则揭示了现实中的僧侣并非超脱尘世,而是与世俗众生并无二致。

诗人批评僧人的修行不彻底,“半偈无成不漏禅”指其未能深入禅修,仅满足于表面的仪式。“一瓢乃受嗟来食”则讽刺他们接受施舍,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接着,诗人指出即使僧侣未能清净业障,春天依然会带来生机,“业根未净草当春”,而“太空自来明镜尘”则暗示佛法在世间纷扰中难以显现。

诗人进一步强调,如果僧侣不能摆脱欲望,如“不缘妻肉失佛性”,反而可能因贪嗔而陷入轮回。“京朝榼瓮殊蠢蠢”暗指官场人物的愚昧无知,而僧人若效仿居士,同样会陷入世俗的争斗,如“沐猴学作居士身,腹剑能穿楚人盾”。

诗人借用佛教典故,如“法华障身”和“大觉西来”,指出真正的觉悟并非如这般表面的修行,而是内在的彻悟。“政愁闻道晚犹虚”表达出对晚年开始追求佛法的忧虑,担心徒劳无功。“坐令先生憔悴死”则描绘了这种困境可能导致的结果。

最后,诗人提到苏轼的诗歌富有深意,王阳明的学说蕴含禅理,而自己“钝根如我不能知”,只能感叹自己如同“惊呼橐驼背”,无法理解更高深的佛法境界。整首诗以幽默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劝学佛的复杂态度和自我反思。

作者介绍
王易

王易
朝代:清

王易(1889~1956)语言学家,国学大师,擅长诗词。原名朝综,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1889年农历7月27日生。王易1907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12年毕业。二十年代初,与彭泽、汪辟疆同时执教于心远大学。后远游北京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26年秋天,进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任教七年。王易一生的辉煌时期是在中央大学。他和汪辟疆、柳诒徵、汪东、王伯沆、黄侃、胡翔东被称为“江南七彦”。王易多才博学。工宋诗,意境酷似陈简斋,书法初学灵飞经。写有多部著作如《
猜你喜欢

送时法登舟

四山寒雨送行舟,独掩柴扉泪未收。

归见故人应问我,为言卒岁敢优游。

(0)

宿横金延庆寺

水路通城近,人家与寺连。

西风渔市鼓,落日野桥船。

尘土非吾事,湖山似去年。

今宵禅榻梦,定是到鸥边。

(0)

题钓台·其二

万古寒潭数曲山,红尘不到白鸥閒。

先生自是生涯淡,却厌浮云满世间。

(0)

菩萨蛮·其二

云屏月帐孤鸾恨。香消玉减无人问。斜倚碧琅玕。

萧萧生暮寒。低垂双翠袖。袖薄轻寒透。

庭院欲黄昏。凝情空断魂。

(0)

踏莎行.政和丙申九江道中

霭霭朝云,矜春态度。楚宫梦断寻无路。

欲将尊酒遣新愁,谁知引到愁深处。

不尽长江,无边细雨。只疑都把愁来做。

西山总不解遮栏,随春直过东湖去。

(0)

浣溪沙

冰雪肌肤不受尘。脸桃眉柳暖生春。

手搓梅子笑迎人。

欲语又休无限思,暂来还去不胜颦。

梦随蝴蝶过东邻。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