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睡忽惊觉,空床秋气清。
四垂来雨脚,万壑涨滩声。
飞洒穿戎幕,凄凉怅旅情。
缇幢高卧者,应更薄书生。
酣睡忽惊觉,空床秋气清。
四垂来雨脚,万壑涨滩声。
飞洒穿戎幕,凄凉怅旅情。
缇幢高卧者,应更薄书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低寨住宿时遭遇雨夜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酣睡忽惊觉”,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原本沉浸在梦乡之中,却被突如其来的声响惊醒的情景。接着,“空床秋气清”一句,不仅点明了季节(秋天),也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四垂来雨脚,万壑涨滩声”两句,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将雨势之大、声音之响展现得淋漓尽致。雨滴从四面八方落下,汇聚成溪流,潺潺的水声仿佛从万座山壑中传来,营造出一种磅礴的自然景象。
“飞洒穿戎幕,凄凉怅旅情”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面的表达。雨滴穿透军营的帐篷,不仅带来了湿冷,更让诗人感到孤独、忧郁,这种情绪与旅途的艰辛相互交织,增添了诗作的悲凉色彩。
最后,“缇幢高卧者,应更薄书生”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身居高位、却可能忽视基层官员疾苦的官员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说,那些享受安逸生活的人,是否能理解像他这样的旅人所承受的辛酸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风雨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索居犹几日。
炎夏忽然衰。
阳彩皆阴翳。
亲友尽睽违。
登山望不见。
涕泣久涟洏。
宿梦感颜色。
若与白云期。
马上骄豪子。
驱逐正蚩蚩。
蜀山与楚水。
携手在何时。
灼灼青春仲。
悠悠白日升。
声容何足恃。
荣吝坐相矜。
愿与金庭会。
将待玉书征。
还丹应有术。
烟驾共君乘。
金鼎合神丹。
世人将见欺。
飞飞骑羊子。
胡乃在峨眉。
变化固幽类。
芳菲能几时。
疲疴苦沦世。
忧痗日侵淄。
眷然顾幽褐。
白云空涕洟。
浩然坐何慕。
吾蜀有峨眉。
念与楚狂子。
悠悠白云期。
时哉悲不会。
涕泣久涟●【左三点水右而】。
梦登绥山穴。
南采巫山芝。
探元观群化。
遗世从云螭。
婉娈时永矣。
感悟不见之。
平生白云意,疲苶愧为雄。
君王谬殊宠,旌节此从戎。
挼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
孤剑将何托,长谣塞上风。
江潭共为客,洲浦独迷津。
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
同衾成楚越,别岛类胡秦。
林岸随天转,云峰逐望新。
遥遥终不见,默默坐含嚬。
念别疑三月,经游未一旬。
孤舟多逸兴,谁共尔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