颦月笼寒,奈相见、旧日东阑愁凭。
溪上空掩,微云蘋波澹无影。
酸一点、离心似酒,被前浦、雁声吹醒。
断甃通潮,遥岚阁雨,幽恨销凝。
问何处、怨鹤啼烟,但凉翠濛濛湿萝磴。
依约远山眉样,待霜娥开镜。
风笛冷、春欺倦柳,剩断桥、几缕摇暝。
早又深烛单衫,悄归渔艇。
颦月笼寒,奈相见、旧日东阑愁凭。
溪上空掩,微云蘋波澹无影。
酸一点、离心似酒,被前浦、雁声吹醒。
断甃通潮,遥岚阁雨,幽恨销凝。
问何处、怨鹤啼烟,但凉翠濛濛湿萝磴。
依约远山眉样,待霜娥开镜。
风笛冷、春欺倦柳,剩断桥、几缕摇暝。
早又深烛单衫,悄归渔艇。
这首《琵琶仙》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冯煦所作,词中以月、云、流水、雁声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幽怨的氛围。"颦月笼寒"描绘了月色笼罩下的寒冷,"旧日东阑愁凭"则传达出对往昔的怀念和愁绪。"酸一点、离心似酒"运用比喻,表达离别的苦涩。接下来的"断甃通潮,遥岚阁雨"写景的同时寓情,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问何处、怨鹤啼烟"进一步渲染了哀怨的气氛,"凉翠濛濛湿萝磴"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湿润的画面。"依约远山眉样,待霜娥开镜"借月如黛,寄寓对远方之人的思念。"风笛冷、春欺倦柳"通过笛声和春意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和孤独感。最后,"早又深烛单衫,悄归渔艇"以深夜独行的渔夫形象,收束全词,留下无限遐想。
整体来看,冯煦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展现出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宫额涂黄。
怕笺凝怨墨,酒渍离觞。
红楼春寄梦,青琐夕生香。
花气暖,柳阴凉。
棹曲水沧浪。
爱弄娇、临流梳洗,顾影低相。
桃花结子成双。
纵题红去後,枉误刘郎。
琴心挑别恨,莺羽学新妆。
千万恨,恼愁肠。
便憔悴何妨。
待共伊、平消别後,几度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