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无中策,青山岂愿违。
门开扬子宅,井息汉阴机。
菰米秋田食,天蚕卒岁衣。
閒垂一溪钓,呼酒换鱼肥。
用世无中策,青山岂愿违。
门开扬子宅,井息汉阴机。
菰米秋田食,天蚕卒岁衣。
閒垂一溪钓,呼酒换鱼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场景,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意境。首句“用世无中策”,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不满,暗示了他寻求逃避或改变的决心。接着,“青山岂愿违”一句,以青山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表明他虽有归隐之意,但并非完全愿意违背世间规则,而是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门开扬子宅,井息汉阴机”两句,通过对比古代文人扬雄和汉阴丈人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文人理想生活状态的追忆与怀念。这里,“门开”与“井息”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开放与接纳,后者则代表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菰米秋田食,天蚕卒岁衣”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通过选取秋季田野中的菰米作为食物来源,以及利用天蚕织成衣物,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依赖与和谐共处的态度。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对物质需求的节制,更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尊重。
最后,“闲垂一溪钓,呼酒换鱼肥”将画面推向了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境界。垂钓于溪边,饮酒以换取新鲜的鱼肉,这样的生活情景既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乐趣的追求。通过这一细节,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释放的隐逸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与和谐共生的关系。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更是诗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景。
太白山人谪仙李,气节风流无乃似。
拄颊香炉瀑外烟,翻身采石矶头水。
一从骑鲸飞上天,复来人间今几年。
来无定踪去无迹,只有丽句人间传。
终南山高几千里,苕溪霅溪渺涯涘。
此老精灵何处归,还在西湖月明里。
孤山放鹤招同心,巢阁先生林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