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鹅城乘舟至河源风雨日作江流湍激以寸步进感叹有作》
《自鹅城乘舟至河源风雨日作江流湍激以寸步进感叹有作》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榜舟溯回溪,夏潦适川涨。

惊湍激怒澜,怪石立异状。

篙师巧为计,巨细施石上。

噪呼集众力,进寸退寻丈。

峥嵘三数峰,竟日不离望。

乃知势不便,智力未足仗。

我行极江海,幸免鱼腹葬。

书生妙言辞,过谓神所相。

及兹困沟渎,更觉水石壮。

翻思泛沧溟,千里才一饷。

岂惟小中州,端欲簉昆阆。

斯游不可忘,临风默惆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鹅城至河源的乘舟之旅,途中遭遇暴雨和湍急的江流,以寸步难行的状态前进。诗中通过“榜舟溯回溪”、“夏潦适川涨”、“惊湍激怒澜”等描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与挑战。

“篙师巧为计,巨细施石上”,表现了船夫的智慧与努力,他们巧妙地利用石头来帮助船只前进。“噪呼集众力,进寸退寻丈”,则描绘了众人齐心协力,尽管进展缓慢,但仍在艰难中前行。

“峥嵘三数峰,竟日不离望”,表达了作者对前方未知的期待与担忧,同时反映出旅途的漫长与艰辛。“乃知势不便,智力未足仗”,点明了面对自然力量时人类的渺小与无力。

“我行极江海,幸免鱼腹葬”,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安全的庆幸。“书生妙言辞,过谓神所相”,体现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认为自己可能得到了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庇佑。

“及兹困沟渎,更觉水石壮”,在困境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翻思泛沧溟,千里才一饷”,表达了作者对大海广阔无垠的向往,以及对短暂旅程的反思。“岂惟小中州,端欲簉昆阆”,表达了作者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希望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立足。

最后,“斯游不可忘,临风默惆怅”,总结了这次旅行的体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与回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竹·其一

叶叶枝枝逐景生,高高下下自人情。

两梢直拔青天上,留取根丛作雨声。

(0)

初度自寿十三首·其四佳乐歌

迢遥千载看孤标。门庭不惹尘嚣。

家人称寿吸霞觞,沾洒宫袍。掀髯长笑。

记当年、驰骤誇英妙。

愧疏慵、老大无闻,漫说甚、回铿寿夭。

(0)

草萍

山行忽终日,日落风飕飕。

苍然暝色起,原野烟光浮。

依稀见村落,儿童逐归牛。

山径丛竹深,鸟雀声啾啾。

万物已偃息,我行良未休。

驿吏走仓皇,再拜候道周。

顾之问前途,为余指林丘。

入门华灯列,山醪献新篘。

空堂耿无寐,百感不自由。

惺惺待明发,起坐听更筹。

(0)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其一

断云微日半阴晴,何处高梧有凤鸣?

星汉浮槎先入梦,海天波浪不须惊。

鲁郊已自非常典,膰肉宁为脱冕行。

试向沧浪歌一曲,未云不是《九韶》声。

(0)

送德观归省二首·其二

琅琊雪是故园雪,故园春亦琅琊春。

天机动处即生意,世事到头还俗尘。

立雪浴沂传故事,吟风弄月是何人?

到家好谢二三子,莫向长沮错问津。

(0)

一日怀抑之也抑之之赠既尝答以三诗意若有歉焉是以赋也·其一

一日复一日,去子日以远。

惠我金石言,沉郁未能展。

人生各有际,道谊尤所眷。

尝嗤儿女悲,忧来仍不免。

缅怀沧洲期,聊以慰迟晚。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何瑭 王之望 李振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