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人喧古渡头,渔翁摇漾荡扁舟。
丁当几韵榔初响,欸乃数声歌未休。
欢酌瓦瓶蓬月夜,醉吹横笛海天秋。
相逢相问渔樵外,更有谁闲似白鸥。
来往人喧古渡头,渔翁摇漾荡扁舟。
丁当几韵榔初响,欸乃数声歌未休。
欢酌瓦瓶蓬月夜,醉吹横笛海天秋。
相逢相问渔樵外,更有谁闲似白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渡口的繁忙与宁静,渔翁的生活状态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首联“来往人喧古渡头,渔翁摇漾荡扁舟”,开篇即勾勒出一幅繁忙与静谧并存的画面。渡口是人们来来往往的集散地,喧闹中透露出生活的气息;而渔翁在扁舟上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多样性的深刻理解。
颔联“丁当几韵榔初响,欸乃数声歌未休”,进一步描绘了渡头的音乐氛围。榔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既有自然界的和谐之音,也有渔翁劳作之余的欢愉之声,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颈联“欢酌瓦瓶蓬月夜,醉吹横笛海天秋”,将画面推向夜晚,月光下的瓦瓶酒和海天秋色中的横笛声,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表达了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主题。
尾联“相逢相问渔樵外,更有谁闲似白鸥”,以白鸥的悠闲自在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与渔樵的交流之外,诗人似乎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如同白鸥般自由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渡头渔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