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县当年逼塞垣,乃翁采棒此悬门。
馀威尚可消奸猾,故老应思识子孙。
几岁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风翻。
访求合有遗文在,归与乡闾共讨论。
淮县当年逼塞垣,乃翁采棒此悬门。
馀威尚可消奸猾,故老应思识子孙。
几岁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风翻。
访求合有遗文在,归与乡闾共讨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的一种情景,诗中融入了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和对先辈功绩的缅怀。开篇“淮县当年逼塞垣,乃翁采棒此悬门”两句,以淮县作为背景,通过“逼塞垣”和“采棒此悬门”的画面,描绘出一种边塞的紧张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先辈维护家园的勇敢与坚守。
接着,“馀威尚可消奸猾,故老应思识子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功绩的缅怀和对后人的期望。诗人希望那些曾经的英勇事迹能够激励后人,保持警觉,以防范奸邪之徒。
“几岁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风翻”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象,通过荒凉的山丘和寒冷的月亮,以及飘扬的旗帜,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肃穆的气氛。这里的“几岁”与“九秋”,均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最后,“访求合有遗文在,归与乡闾共讨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寻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人希望能够找到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历史文物,并带回家乡,与同乡们共同研讨,这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尊重,也反映出诗人对根深蒂固的故土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写、对先辈功绩的纪念以及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追寻,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离别之中的哀愁。
昔我揽胜城东隅,老梅花发香满湖。
人事卒卒兴尽返,惜哉未访高人庐。
握手迟速亦前定,失之交臂曾遇涂。
倾心一见似相识,性有同嗜德不孤。
抟沙聚散只俄顷,多感贻我双鲤鱼。
新诗满幅惠复辱,如耀锦绣锵琼琚。
纵横逸气溢毫素,希踪太白淩髯苏。
自惭弱冠逢丧乱,不殖将落空嗟吁。
网罗散佚敢自懈,冀绍家学回时趋。
先生好古屏俗尚,等身著述勤菑畬。
一编乃许善蒐讨,相视而笑若合符。
方今龙飞下明诏,旁求俊乂尊师儒。
维君硕学漫高蹈,相需殷岂相遇疏。
雍容揄扬际盛世,别裁伪体大雅扶。
此诗此语试相质,以为息坏其可乎。
《包公彦学博见赠长古作此答之》【清·金武祥】昔我揽胜城东隅,老梅花发香满湖。人事卒卒兴尽返,惜哉未访高人庐。握手迟速亦前定,失之交臂曾遇涂。倾心一见似相识,性有同嗜德不孤。抟沙聚散只俄顷,多感贻我双鲤鱼。新诗满幅惠复辱,如耀锦绣锵琼琚。纵横逸气溢毫素,希踪太白淩髯苏。自惭弱冠逢丧乱,不殖将落空嗟吁。网罗散佚敢自懈,冀绍家学回时趋。先生好古屏俗尚,等身著述勤菑畬。一编乃许善蒐讨,相视而笑若合符。方今龙飞下明诏,旁求俊乂尊师儒。维君硕学漫高蹈,相需殷岂相遇疏。雍容揄扬际盛世,别裁伪体大雅扶。此诗此语试相质,以为息坏其可乎。
https://shici.929r.com/shici/LYFcQMXT.html
万松夹道立,曲径通盘旋。
涧泉虽渐涸,细响犹涓涓。
微风一以动,相和如筝弦。
半日出深林,开朗始豁然。
忽见野人居,近筑南山前。
屋后出白云,缕缕轻于绵。
红黄间深绿,古树经霜妍。
其下积落叶,叶上閒牛眠。
双角群鸦栖,翔集何安便。
农功既已毕,露积图村边。
涤场净如镜,儿童舞翩跹。
微闻犬吠声,渡口归渔船。
行客欲投宿,下榻居西偏。
舂出新粳香,炊饭寒生烟。
山肴兼野蔌,味美逾珍鲜。
谈笑值邻叟,乐说今丰年。
把酒乐陶陶,相与忘尘缘。
出门望明月,已挂松林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