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浸微没,继世承末流。
谁能溯渊源,跬步还自留。
安宅久旷居,正路奚弗由。
知津定何人,接淅吾将求。
洙泗浸微没,继世承末流。
谁能溯渊源,跬步还自留。
安宅久旷居,正路奚弗由。
知津定何人,接淅吾将求。
这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根基的深切关注与追寻。首句“洙泗浸微没,继世承末流”描绘了传统学问在时间长河中的逐渐淡化与流失,后世传承的只是表面而非精髓。接着,“谁能溯渊源,跬步还自留”则提出疑问,谁能追溯到源头,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也能留下自己的痕迹。
“安宅久旷居,正路奚弗由”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与正道的缺失,长久以来人们居住在不道德的环境中,却不知正确的道路在哪里。“知津定何人,接淅吾将求”表达了诗人对于指引方向的人的渴望,以及自己愿意追随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反思与对道德重建的强烈愿望。通过对比传统与现实的差距,呼唤着能够引领时代回归正道的人物出现,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陌上柳,陌上柳,春风拔拂短长条,攀条不识谁人手。
为问去年折柳人,今年柳发归来否。
雉朝飞,车辚辚,柳花飞飞愁杀人。
花开复易谢,花谢令人哀。
泫然厌春雨,何如花莫开。
月来复易落,月落伤人怀。
中宵寒露零,何如月不来。
有琴欲绝弦,有酒欲倾杯。
譬若已逝波,谁能使重回。
来者日以近,去者日以违。
故人今已矣,已矣将安归。
依依梦中见,安知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