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白初濡木,星虚渐集房。
蛾飞争堕水,鱼退急投梁。
捣练堤防冷,收禾准备荒。
只愁枣红地,万马逐残羌。
露白初濡木,星虚渐集房。
蛾飞争堕水,鱼退急投梁。
捣练堤防冷,收禾准备荒。
只愁枣红地,万马逐残羌。
这首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的《秋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露水初降,木叶湿润,星辰逐渐聚集于房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蛾飞争堕水,鱼退急投梁”两句,生动描绘了昆虫和鱼类在秋夜中的活动状态,表现了自然界生命的活跃与适应性。
“捣练堤防冷,收禾准备荒”则进一步展示了农事活动的场景,捣练(可能指织布或制作衣物)的人们在寒冷的夜晚劳作,而农民们则在为即将到来的荒年做准备,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最后,“只愁枣红地,万马逐残羌”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预示着可能的战乱或社会动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的交织,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生机,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方一夔作为文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与忧虑。
犹忆柯园醉。正词场、敲壶戛瑟,共称三李。
最后相逢把君手,灯火天街烟际。
怅别久、鸿书谁寄。
白袷吟商来木末,问春游、句觅周秦辈。
凭付与,想应喜。护花铃下莺声悴。
是城边、红楼渐冷,锦鞯初敝。
绿遍江南相思草,查鲍清狂而已。
又疏雨、乡园梅子。
舞竹歌桃人自倦,语归情、沽酒鸳鸯水。
更明月,满船矣。
少年时、胸中何等,愿同天子相见。
玉墀珠箔明光里,真有布衣行遍。经别殿。
最好是、红灯视草人归院。紫泥共羡。
但旧巷清和,苔钱榆荚,冷却画梁燕。
钓矶在,莫更江花留恋。迢迢醉里犹远。
草堂收拾征衫去,双饮湖山离宴。杉青畔。
又还向、城南倦圃商春晚。渌波深浅。
趁细草新蒲,仙舟并发,京口晓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