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一百二十首·其三十四》
《偈一百二十首·其三十四》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偈颂

三年住此空花相,今日归欤水月同。

去住不须论彼此,人生万事转头空。

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事。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怀深所作,名为《偈一百二十首》中的第三十四首。诗中以“空”和“水月”为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万物皆空的深刻理解。

首句“三年住此空花相”,描述了诗人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三年时光,如同空中的花朵般短暂而虚幻。接着,“今日归欤水月同”,则暗示着诗人即将离开,与水中的倒影(即“水月”)一同成为过去的一部分,象征着一切终将逝去,包括现在的一切存在。

“去住不须论彼此,人生万事转头空。”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无常和空幻本质。无论离去还是留下,都不必计较于个人的得失,因为世事如梦,转瞬即逝,最终都将归于空无。这种超脱世俗、看破红尘的态度,体现了佛教中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这里使用了“空花万行”来比喻修行的过程,即使在看似虚幻的修行中,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而“宴坐水月道场”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超然的修行状态,仿佛在水中静坐,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降伏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事。”最后两句形象地表达了通过内心的修炼,克服内心的烦恼与欲望(“魔军”),最终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觉悟(“佛事”)。这不仅是在梦中,更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的修行与自我超越,达到心灵的解脱与智慧的觉醒。

整首诗通过对“空”和“水月”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智慧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寄王清夫

南浦亲知别五年,作书无暇托君传。

五杯酒量浑如旧,八斗诗才不及前。

晓日叨陪枫陛仗,春风最忆竹溪船。

二三襟佩从游者,肯向云衢著祖鞭。

(0)

四月十日燕金鳌阁

清和天气好情怀,偶向金鳌阁上来。

六合容开双老眼,百年自笑一凡材。

山含雨意催诗句,江捲涛声入酒杯。

相对新知思旧好,何人骑马醉金台。

(0)

雪夜有感

海国偶行眺,悽悽感物华。

春分犹有雪,寒食尚无花。

村落四五里,爨烟三两家。

荒林翳斜日,处处闹归鸦。

(0)

耕图二十三首·其二十二入仓

勤劳临岁暮,入囷及良朝。

墉栉宁奢望,储藏幸已饶。

赋完农有暇,门静吏无嚣。

苫廪牢封固,无虞雨雪飘。

(0)

谒福陵恭颂

一峰天柱象昆仑,圣武开基百世尊。

庙貌辉煌茂剑舄,尘氛荡涤辟乾坤。

赤龙遐举云留影,石马宵趋汗渍痕。

赫濯声灵通僾肃,春秋霜露感长存。

(0)

郭里南太守见过,即送往兰州

忆我悬弧辰,祝念在四方。

读书缅往迹,壮志常慨慷。

无由致身远,空负七尺长。

里井闲岁月,奄忽四十霜。

故人帝都来,舆马惊村庄。

昔为同学友,今佩太守章。

别离二十载,遍游雍与梁。

屡嗟蜀相功,几回吊秦皇。

朝当出玉门,熊首指敦煌。

逝将从子去,行行至洛阳。

逶迤过商山,遂经渭水旁。

渭水绕长安,自昔争名场。

所求如未遂,贤达亦感伤。

感伤可奈何,绝塞观大荒。

单于遗垒在,瀚海何茫茫。

遐览一挥涕,沈抱庶可扬?

负疴不获俱,坐令悲穷乡。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