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帘霜院。有一派晴秋,暗萦窗练。
酒辣侵唇,菊香扑鼻,黄雀紫螯初荐。
正值客心悽处,那禁夜乌啼断。
绛蜡底,恰白头贺老,江潭重见。离怨。
言不尽,水市灯昏,试取檀槽按。
宛雒家乡,武昌楼橹,往事暮云分散。
愁似长空飏絮,泪比真珠脱线。
君休唱,惹青衫湿了,再无人管。
风帘霜院。有一派晴秋,暗萦窗练。
酒辣侵唇,菊香扑鼻,黄雀紫螯初荐。
正值客心悽处,那禁夜乌啼断。
绛蜡底,恰白头贺老,江潭重见。离怨。
言不尽,水市灯昏,试取檀槽按。
宛雒家乡,武昌楼橹,往事暮云分散。
愁似长空飏絮,泪比真珠脱线。
君休唱,惹青衫湿了,再无人管。
这首《喜迁莺》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名为《华汉章招饮听苏昆生度曲》,词中描绘了一幅秋日宴饮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古典韵味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词的开篇“风帘霜院”,以“风帘”和“霜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转换与环境的肃穆。接下来,“有一派晴秋,暗萦窗练”,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景色,窗前的霜花仿佛是秋日的印记,细腻地勾勒出季节的变换。
“酒辣侵唇,菊香扑鼻,黄雀紫螯初荐”,这一句通过味觉、嗅觉的描写,将宴饮的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酒的辛辣、菊花的香气、黄雀与紫螯的美食,共同构成了宴席上的欢愉与满足。
“正值客心悽处,那禁夜乌啼断”,在宴饮的欢乐之中,词人巧妙地引入了夜乌的啼叫,增添了几分哀愁与孤独感,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绛蜡底,恰白头贺老,江潭重见”,这里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老友重逢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
“离怨。言不尽,水市灯昏,试取檀槽按”,离别之苦难以言表,只能在昏暗的灯光下,借音乐来排遣心中的愁绪。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词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宛雒家乡,武昌楼橹,往事暮云分散”,通过对比故乡与眼前的宴饮场景,以及过去的回忆与现在的现实,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当下处境的无奈。
“愁似长空飏絮,泪比真珠脱线”,将愁绪比作随风飘散的柳絮,泪水则如同珍珠般滚落,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悲伤。
最后,“君休唱,惹青衫湿了,再无人管”,劝告友人不要再唱起那些令人伤感的歌曲,以免再次让自己的衣衫湿透,无人过问。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的关怀,也是对自己情感的自我安慰。
整首词通过对宴饮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词人对友情、离别、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昔闻读书泮池上,一室临池颇虚旷。
室边面面种梅花,惟爱寒香来纸帐。
有时雪后天复晴,皎皎夜月当轩楹。
梅花雪月共一色,室中湛若冰壶清。
欣然把书映雪读,雪光照书同秉烛。
况兹素月复流辉,四壁荧荧如削玉。
一从钱塘徙畿甸,擢科入侍金銮殿。
时看雪月宛犹昨,只有梅花苦难见。
当时此室名雪窝,别后相思魂梦多。
月华雪色谅依旧,南枝消息今如何。
已知襟怀尚清景,雪消月落空梅影。
有待枝头结实成,试作和羹为调鼎。
幽人昔隐清溪滨,溪中流水光粼粼。
常时濯足风湍晓,几度荡桨烟波春。
高怀对此真澹泊,啸咏沧浪心独乐。
竹寒沙净小窗幽,酒醒梦回月初落。
幽人乘化知几年,溪边胜景还依然。
临流有客想芳躅,况复胤嗣多才贤。
当时品题遗翰墨,展卷悠然仰先德。
谁云杖履迹已陈,文采风流照溪侧。
我亦平生慕胜游,武夷曾回九曲舟。
何当为扫溪头石,坐看一片冰壶秋。
纲常立人极,本自天降衷。
为子当致孝,为臣当效忠。
有美冯氏胤,世济扬武功。
若翁熊虎姿,赳赳振英风。
秉心一何良,惟谨彝伦中。
亲丧居墓庐,哀哀三载终。
痛心生白发,洒泪枯青松。
至今匡山人,称道无不同。
倭奴昔为寇,鼠窃窥海东。
公领偏师出,奋勇当前锋。
力战不旋踵,耻作偷生庸。
捐躯死王事,精诚凌白虹。
继承有贤嗣,允矣能亢宗。
名藩位连帅,名爵方日崇。
高堂揭华扁,先德斯昭融。
大书良史笔,休烈垂无穷。
人为万物灵,具此恻隐心。
存之有其要,勿为物欲侵。
是心一云丧,不异兽与禽。
孙氏世业医,利济恩惠深。
施药不图报,恪守厥祖箴。
以兹种阴德,芥视千黄金。
春意妙流动,盎然满胸襟。
杏花烂云日,橘叶敷繁阴。
怀哉苏与董,此术无古今。
愿言保终始,允矣人所钦。
美人搆书屋,卜地远且幽。
中有桂树林,萧萧黄叶秋。
凉声满窗户,暑气觉已收。
端居弭尘虑,展卷穷冥搜。
俗客不能到,经生意绸缪。
讲习资丽泽,德进业日脩。
怀哉古圣贤,存心异常流。
不为一身计,每系天下忧。
得时显吾道,尚仰伊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