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
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釐千万年。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
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釐千万年。
这是一首描写修仙者弟兄三人结茅深山,共同研读仙经的诗歌。开篇提到石上凿井欲达水源,但因惰心而中途放弃。这既可以理解为对修行者的讽刺,也可能是对自己修行之艰辛的反思。
随后,诗人引入古来三兄弟俱修仙之典故,强调他们结茅深山,潜心读经。这里“结茅”意指隐居生活,“读仙经”则表明他们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诗人描绘出一幅壮丽景象:上有倚天绝壁,下有万壑松声,营造出一个既幽深又充满神秘力量的环境。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表达了修炼者之间的情谊与信任,以及对仙法的共同追求。诗中提到“读多七过可乞言”,意味着通过不断地研习和实践,可以获得神仙之境。
最终两句“为子心精得神仙, 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釐千万年”表达了对修炼成果的渴望与对失败的哀伤。这里的“一失毫釐”,即便是一丝不慎,也可能导致千万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整首诗通过描写修仙者的生活和追求,展现了中国古代对于长生不老、神仙境界的向往与挑战。
宣政喜边功,隆兑筑州县。
程公自名岩,刻石记所建。
得既不偿费,中兴弃不缮。
诞谩磨崖辞,当日妄夸衒。
英英石湖仙,改作壶天观。
壁间三大字,庄重如峨弁。
诗文鸾鹤音,笔势龙蛇变。
登高瞰洞户,漓水澄如练。
胜概耸灵台,遐观起三叹。
玲珑二十四,妙墨镌题遍。
我来为拂尘,端若侍颜面。
邦人颂遗爱,寿骨癯且健。
今坐玉麟堂,安得使之见。
楼名白雪因词胜,千古江山春雨馀。
宋玉遗踪两苍石,莫愁居处一荒墟。
风横烟艇客呼渡,水落沙洲人网鱼。
借问风流贤太守,孟亭添得野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