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为庵世所知,谕人生灭无多时。
春风方抽绿罗卷,秋雨便折青瑶枝。
丛茂如云盖有自,身飘著土当从谁?
畦傍筑室善取譬,叶上濡墨仍题诗。
猩红吐花粲堪数,鹅黄骈实甘如饴。
使其坚牢阅世久,敢恨迫窄逢君迟。
雨声萧萧集疏响,世路蓦蓦遭多岐。
于兹不悟佛所说,金粟如来良足嗤。
芭蕉为庵世所知,谕人生灭无多时。
春风方抽绿罗卷,秋雨便折青瑶枝。
丛茂如云盖有自,身飘著土当从谁?
畦傍筑室善取譬,叶上濡墨仍题诗。
猩红吐花粲堪数,鹅黄骈实甘如饴。
使其坚牢阅世久,敢恨迫窄逢君迟。
雨声萧萧集疏响,世路蓦蓦遭多岐。
于兹不悟佛所说,金粟如来良足嗤。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芭蕉庵,为僧赋》以芭蕉为主题,寓言深刻。首句“芭蕉为庵世所知”,点出芭蕉的常见与平凡,暗示人生短暂如芭蕉之生长变化。接下来通过春风抽绿、秋雨摧枝,描绘了芭蕉的生命循环,象征生命的无常。
“丛茂如云盖有自,身飘著土当从谁?”借芭蕉茂盛又易落的特性,表达了世间万物各有其定数,不由人左右。诗人以“畦傍筑室善取譬”比喻修行者在世间建立精神家园,即使叶上题诗,也保持超然态度。
“猩红吐花粲堪数,鹅黄骈实甘如饴”描绘了芭蕉果实的色彩和滋味,寓意人生的甘甜与苦涩。然而,“使其坚牢阅世久,敢恨迫窄逢君迟”,表达出对芭蕉虽小却能坚韧长久地面对世事变迁的赞赏。
最后两句“雨声萧萧集疏响,世路蓦蓦遭多岐”,以雨声和世路的比喻,揭示出人生的复杂与艰难。诗人借此提醒人们,若不能领悟佛教关于无常和因果的道理,就如同“金粟如来良足嗤”,对佛理有所误解。
整首诗以芭蕉为载体,寓言深远,既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有对修行和智慧的思考。
青丝络头白鼻騧,杨家有女颜如花。
金门半开天欲曙,蛾眉淡扫朝官家。
官家鼾睡起未早,阿姨一来即倾倒。
中使传宣出紫宸,信是人家生女好。
合欢花瘁沉香亭,玉环宿酒浑未醒。
春风暗送年华老,绿衣飞报畴能听。
金钱赐浴恩泽新,温泉不洗马嵬尘。
底事画工心独苦,图中偏写虢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