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相从大泽乡,为忧时局刳肝肠。
凤麟在野终罹网,燕雀何心尚处堂。
未报秦庭人下殿,愁闻梁苑狱飞霜。
何时北伐陈师旅,拨尽阴霾见太阳。
张楚相从大泽乡,为忧时局刳肝肠。
凤麟在野终罹网,燕雀何心尚处堂。
未报秦庭人下殿,愁闻梁苑狱飞霜。
何时北伐陈师旅,拨尽阴霾见太阳。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柳亚子所作,题为《吊刘烈士炳生八首选五(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刘烈士炳生的深切哀悼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人以张楚起义的典故开篇,暗示刘烈士的英勇抗争,接着用“凤麟在野终罹网”比喻烈士虽有才德却被陷害,暗指其不幸遭遇。“燕雀何心尚处堂”则批评那些置身事外、不知民间疾苦的人。诗人感慨未能亲眼见到秦庭覆灭,而梁苑监狱的严霜又预示着更多的冤情。“何时北伐陈师旅”表达了对平定乱世、恢复清明的期盼,最后以“拨尽阴霾见太阳”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希望烈士的牺牲能带来光明的到来。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巧妙引用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烈士的敬仰与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感。
石火与草露,人命恒若斯。
昨朝言笑坐高堂,奄忽敛衽閟灵輀。
哀歌出中野,浮云惨且驰。
邻里来引绋,亲戚各衔悲。
念此柩中人,生存孝其姑。
生儿九岁父不顾,此母鞠之劳且劬。
禄养乃弗逮,寿不登百年。
仓皇兵戈中,子能负土营坟阡。
送者莫叹息,自古运尽归黄泉,惟有令德名永传。
孟母岂不死,世人至今诵其贤。
寄言后来者,视此石火篇。
闻君赴滁阳,前月过秋浦。
轻蓬去如叶,列屿若浮俎。
思亲念方永,怀友心亦苦。
清宵发孤咏,馀响应柔橹。
盈虚谅谁卜,忠槩伤自许。
君心正悬旌,我发已垂缕。
苦无太古调,何以袭宫羽。
汝颖始媒蘖,徐沛乃蜂起。
浸淫及荆湘,浩荡入彭蠡。
风摇草木动,杀气薄炎纪。
仓皇九江守,血战扼孤垒。
海门白日暝,烈士先斗死。
雄波失天堑,北舸竟南舣。
我师岂不锐,势奋易披靡。
叹息江之流,艰危欲谁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