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山头唤龙起,见说花开龙亦喜。
喜将一雨洗山光,晓涨初分两溪水。
东山渡桥烟霞簇,山半亭台艳桃李。
入门一径海棠花,红玉为枝霞作蕊。
仙花自有龙麝气,拂拂晴风香十里。
木兰高下色不同,青紫朱绿黄白红。
游人隐映锦绣谷,山鸟动摇霜雪丛。
我来酌泉弄花树,花光正在水影中。
君不见三碉城边百草热,渡泸将军不得歇。
何似两仙樵斧郎,一局坐忘春昼长。
龙池山头唤龙起,见说花开龙亦喜。
喜将一雨洗山光,晓涨初分两溪水。
东山渡桥烟霞簇,山半亭台艳桃李。
入门一径海棠花,红玉为枝霞作蕊。
仙花自有龙麝气,拂拂晴风香十里。
木兰高下色不同,青紫朱绿黄白红。
游人隐映锦绣谷,山鸟动摇霜雪丛。
我来酌泉弄花树,花光正在水影中。
君不见三碉城边百草热,渡泸将军不得歇。
何似两仙樵斧郎,一局坐忘春昼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通过对龙池山头、花开、龙起等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鲜明的对比,如“喜将一雨洗山光”、“仙花自有龙麝气”等句子,不仅营造出一种神秘奇幻的氛围,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的赞美。
在描绘景物时,诗人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描述,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如“游人隐映锦绣谷”、“我来酌泉弄花树”等句子,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亲切体验和对自然之美的个人理解。
此外,诗中还穿插着一些历史文化的元素,比如“三碉城边百草热”以及“渡泸将军不得歇”,这些暗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为诗歌增添了一层深意。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幽远,是一篇集描写、情感和思考于一体的佳作。
落尽芙蕖十顷红,败荷衰草满秋风。
夷犹画鹢来天外,嘹唳惊鸿入镜中。
亭榭装成如待我,樽罍开处便思翁。
粗官岂得君留滞,府第深严合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