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人即是远游时,两鬓飘萧喜未丝。
牧犊有儿应不娶,牵牛无女莫相思。
坐边书带多芳草,行处商颜足紫芝。
不仕与君同苦节,笑他嵇绍血淋漓。
依人即是远游时,两鬓飘萧喜未丝。
牧犊有儿应不娶,牵牛无女莫相思。
坐边书带多芳草,行处商颜足紫芝。
不仕与君同苦节,笑他嵇绍血淋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对世俗的超脱。首联“依人即是远游时,两鬓飘萧喜未丝”以对比手法开篇,将依附他人视为远离尘嚣的远游,虽两鬓斑白,却因内心之喜而未显老态,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颔联“牧犊有儿应不娶,牵牛无女莫相思”通过隐士的日常生活场景,暗示其生活简朴,不为世俗所累,即使有子嗣也无意于婚姻家庭的束缚,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颈联“坐边书带多芳草,行处商颜足紫芝”进一步描绘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书卷旁生满芳草,行走间随处可见紫芝,既体现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也寓意着知识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内心的丰富与宁静。尾联“不仕与君同苦节,笑他嵇绍血淋漓”则表达了对隐士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同时也以嵇绍(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的典故,讽刺了那些在乱世中为了名利而不惜牺牲节操的行为,强调了坚守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晴霞蔽虚壁,玉殿何穹隆。
层梯高百级,飘摇亘长虹。
飞楼接云汉,一望天地空。
秋清远峰秀,叶落疏林红。
湘帆片影没,湘水一线通。
江城渺不见,隔岸浮岚重。
孤原隐落日,大壑生凉风。
悠然与襟期,愿寻物外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