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多凉处多垂柳,燕不归来不下帘。
琴柱自调弦自抚,炉灰谁拨麝谁添?
风多凉处多垂柳,燕不归来不下帘。
琴柱自调弦自抚,炉灰谁拨麝谁添?
这首《绝句》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风多凉处多垂柳”,以“风多”与“凉”相呼应,渲染出秋日的寒意,而“垂柳”则为这一景象增添了几分柔美与凄婉。垂柳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无奈与哀愁。
次句“燕不归来不下帘”,将视角转向室内,通过燕子未归这一细节,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帘幕未下,似乎是对远方客人的期待,也可能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燕子的离去与帘幕的未下形成对比,强化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
后两句“琴柱自调弦自抚,炉灰谁拨麝谁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琴柱自调,弦自抚,意味着主人公独自一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寻求慰藉;炉灰的拨动与麝香的添加,则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然而,这些动作都是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进行,突出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
整体而言,这首《绝句》通过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思念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情感细腻而深刻的理解与表达。
飞宇连云列阿阁,相公卧病垂珠箔。
中有佳人颦翠蛾,春愁暗逐炉烟结。
千牛省疾乍登堂,杨柳风姿何濯濯。
酪湩虽甘桃液酸,幽怀脉脉言不得。
临别殷勤覆玉纤,含情空指胸前月。
不教磨勒解疑团,月满良宵应独看。
力士金椎挝猛犬,雕栏已失护花幡。
逐得渔船辞洞口,一肩香雪度重垣。
嗟嗟人奴技至此,惜哉未遇汉天子。
戈盾林中如鸟飞,汾阳失策复何悔。
安、史虽灭外夷强,胡不使之执鞭弭。
他年翠辇再蒙尘,空令卖药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