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泉挂空,如决天浔。万仞悬注,直贯潭心。
月正中央,洞见浅深。群山无影,孤鹤时吟。
我啸我歌,或眺或临。
飞泉挂空,如决天浔。万仞悬注,直贯潭心。
月正中央,洞见浅深。群山无影,孤鹤时吟。
我啸我歌,或眺或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景画面。开篇“飞泉挂空,如决天浔”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飞泻的泉水与天上的云瀑相比,形象地展现了泉水的壮观与高度。紧接着,“万仞悬注,直贯潭心”进一步渲染了泉水奔腾不息、连绵不断的气势,潭心深邃,令人遐想。
诗人随后笔触转向夜景,“月正中央,洞见浅深”,月亮悬挂在天幕中央,借助月光,观者能清晰辨识山水之间的深浅变化。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明。
“群山无影,孤鹤时吟”则是在这宁静的夜晚,连山峰都沉默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鹤鸣破碎了夜的寂静。鹤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洁净与高远,这里或许暗示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最后,“我啸我歌,或眺或临”展现了诗人在这自然美景中的情感流露,他时而低声哼唱,时而观赏四周的景色。啸歌不仅是对美景的情感宣泄,也是心灵自由飞翔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象的精妙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在情感的丰富表达。
龙虎滩头四山高,黄茅满山风萧骚。
同舟色变听谈虎,长年夸说而翁豪。
翁船昔年曾泊此,官差捉船船潜逃。
飞鹅岭下最深处,涧深路僻才容舠。
是时更深山月黑,松林风起山气逼。
有虎咆哮飞上船,作势扑人人僵踣。
翁忽奋起健拳掀,虎已衔人向崖奔。
腾身跃登握虎尾,大声怒号如驱豚。
双手淋漓人血赤,虎口夺人人辟易。
裹伤扶抱向船回,涧水潺潺虎潜迹。
此事闻来我亦疑,翁材不及中人姿。
义愤一激肝胆烈,生死问翁翁不知。
毋乃气能慑猛兽,赴义鬼神亦助之。
座中听罢神欲旺,石壁猎猎阴风吹。
先生读书万卷破,可怜一字不求饿。
块垒惟将杯酒浇,孤咏幽吟少人和。
中年奔走向长安,长安热客冷眼看。
往来素心只三四,哀歌击筑相鸣弹。
久之入直中书省,涕长一尺衣衾冷。
旋复对策改郎官,不乐文书乐闲静。
翻然便赋《归去来》,老屋数间门不开。
家徒壁立何所有,但有及榻青青苔。
忆昔京华暂侨寄,我时幼小犹能记。
频向床头索纸笔,东涂西抹供游戏。
悲哉转瞬几经秋,先生修文归玉楼。
人间万事半陈迹,如露如电如水沤。
留传手稿千番纸,身后空名惟此耳。
诗能穷人穷益工,自古才人皆若是。
客袂吹山风,云容写清镜。
绝涧既乘桴,单椒复寻磴。
孤城面巉岩,其下明汀滢。
锦石纷璘玢,芳田互纬经。
文鳞潜可数,暮翼归相命。
白云陡欲升,蓊若饙炊甑。
似闻豕出缯,已见林垂暝。
循带警早寒,冲烟取微径。
何处兰麻岭,松梢落疏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