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篱下晚含香,不肯随时作淡妆。
自是太真酣宴罢,半偏云髻学轻狂。
舞衣初著紫罗裳,别擅风流作艳妆。
长夜傲霜悬槛畔,恍疑沈醉倚三郎。
一枝篱下晚含香,不肯随时作淡妆。
自是太真酣宴罢,半偏云髻学轻狂。
舞衣初著紫罗裳,别擅风流作艳妆。
长夜傲霜悬槛畔,恍疑沈醉倚三郎。
这首清代顾横波的《咏醉杨妃菊》描绘了一枝晚间的菊花,它不同于寻常的淡雅,而是保持着浓郁的香气,仿佛杨贵妃在酒宴后仍未消散的醉态。诗人以“不肯随时作淡妆”赞美其独特个性,不愿随从时俗的素雅,更倾向于展现浓烈的美。
接下来,诗人将菊花比作刚换上紫色罗裳的舞者,她风情万种,以艳丽的妆容独领风骚。夜晚,这菊花独自傲立于栏杆旁,即使在霜寒中也毫不示弱,仿佛沉醉于某种美好的情境中,让人联想到她在月光下与“三郎”(可能指月亮或某位欣赏者)的浪漫想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醉杨妃菊的独特魅力和不凡气质,体现了诗人对花卉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赞美。
一风一雨天酝雪,溪上行人手吹裂。
主人扫巷作光华,满注金罍唤宾客。
酒酣耳热胆量宽,容我口开非偪仄。
天寒促膝政相宜,共道兴来连举白。
人心好客天亦知,平时思雪不可期。
寒消内热沃肺渴,瑶花满眼真瑰奇。
一尺呈丰有成验,三白谴厉徵前为。
不辞秉烛达曙光,别思共醉今何辞。
此身对酒愿长健,明年花发春迟迟。
开正占晴符古语,便谓春风遍花坞。
那知天意不可谋,才告休期便风雨。
急追令节已难寻,卧向空斋思胜侣。
可怜十步五步宽,似隔千山万山阻。
今朝冯夷巧作便,剪刻天花散飞舞。
峭寒燠沐两不同,况是南箕正三鼓。
若求此花胜彼花,少霁威严无用武。
桑钱未出土未兴,缓给丰膏亦无苦。
半分僧室依环堵,满目愁来不堪数。
需公排日作好诗,细破春愁看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