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江上是瀛洲,中有神仙暂此游。
明月襟怀民善颂,浮云喜怒我无留。
蟠桃一熟三千岁,玉陛重瞻十二旒。
谙尽民情并世道,从容借箸属君侯。
鄱阳江上是瀛洲,中有神仙暂此游。
明月襟怀民善颂,浮云喜怒我无留。
蟠桃一熟三千岁,玉陛重瞻十二旒。
谙尽民情并世道,从容借箸属君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简所作,名为《贺傅宪生辰(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副仙境图景,通过对瀛洲美景的描述,以及神仙在此游玩的情形,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鄱阳江上是瀛洲,中有神仙暂此游。”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氛围。鄱阳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而瀛洲则是传说中的仙岛,神仙在此游玩,寄寓着诗人对清净、高洁生活状态的追求。
“明月襟怀民善颂,浮云喜怒我无留。”这里的“明月”象征着纯洁和明亮,而“襟怀民善颂”则表达了诗人对民间善良风俗的赞美。同时,“浮云喜怒我无留”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喜怒不形于色,心境澄明。
“蟠桃一熟三千岁,玉陛重瞻十二旒。”蟠桃是中国神话中的仙果,一熟即千年,这里象征着时间的长久和生命的永恒。玉陛指的是皇宫或仙界的宫阙,而“十二旌”则可能暗示着权力与尊贵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不朽生命和高贵地位的向往。
“谙尽民情并世道,从容借箸属君侯。”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的智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谙尽民情并世道”意味着诗人能洞悉民间的情感和世事的变化,而“从容借箸属君侯”则表明诗人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将这些理解传达给友人。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怀的抒发,既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也传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厚祝福。
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
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形应影随,曩行今止。
百行之首,立人斯著。子之有之,谁毁谁誉。
修名既立,老至何遽。谁其执鞭,吾为子御。
刘略班艺,虞志荀录。伊昔有怀,交相欣勖。
下帷无倦,升高有属。嘉尔晨灯,惜余夜烛。
唐朝画马谁第一,韩干妙出曹将军。
此图无乃干所作,世上有若真空群。
双瞳精荧两耳立,兰筋束骨皮肉急。
何年霹雳起龙池,五花一团云气湿。
当年天子少马骑,远求乌孙诏写之。
即今内厩多如此,纵有麒麟画者谁?